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岳西来榜旅游项目

岳西来榜旅游项目

发布时间: 2021-01-04 15:15:32

Ⅰ 岳西到来榜黄沙岭隧道什么能时候通车

大概是明年的五六月份就可以通车,但具体时间还要看交管部门的通知。

Ⅱ 岳西县有什么景点

岳西县辖13个镇、11个乡、182个村、6个社居委、4298个村民小组、88个居民小组。镇版13个:天堂镇、权温泉镇、响肠镇、主簿镇、来榜镇、河图镇、白帽镇、冶溪镇、店前镇、菖蒲镇、五河镇、黄尾镇、头陀镇;乡11个:姚河乡、石关乡、巍岭乡、青天乡、包家乡、和平乡、古坊乡、田头乡、中关乡、毛尖山乡、莲云乡

Ⅲ 岳西特产八皮姑

岳西特产
翠兰
明堂山生态旅游区
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新创名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
岳西翠兰茶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岳西翠兰创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被评为新中国首批新创“十大名茶”之一。此后,两度获得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银质奖,1996年获农博会金奖、“安徽省十大名茶”称号、中茶杯金奖、而茶乡岳西县,先后被归家定位名优茶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县、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茶叶清洁化生产控制研究实施县等。

茭白
岳西茭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以施农家肥为主的耕作方式,其产品个大、色白、脆嫩,口感极佳,入口有香甜味,是城市居民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
岳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之推行标准化生产,很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岳西茭白产品全部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据有关机构检测分析,岳西茭白产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一般地区茭白产品。且产品7—9月集中上市,较好地填补了国内市场的伏缺和秋淡。

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种植研究是国家科委“七五”科研项目,岳西县于1992年开始起步,当年发展37.2亩,到2000年全县有23个乡镇86个行政村15600多农户,种菜40100亩,主要有番茄、辣椒、甘蓝、萝卜、四季豆、佛手瓜、地藕、黄瓜等十多个品种,日蔬菜销售量达50万斤,有4万多农民通过种菜直接或间接受益,有2万人通过种菜摆脱贫困。

Ⅳ 六安至 景德镇高铁经过岳西来榜什么地方

如果想咨询查询高铁线路经过的站点,建议你上12306中国铁路官方网站里面会的线路图,里面的每个节点都知道

Ⅳ 安徽省岳西县有多少个镇,每个镇叫什么

截至2019年8月20日,岳西县辖14个镇:天堂、店前、来榜、菖蒲、头陀、白帽、温泉、响肠、河图、五河、主簿、冶溪、黄尾、中关。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天堂镇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该镇是岳西县县城。据相关网站资料显示,该镇辖8村4个居委会,170个村民组,31个居民组,面积42.13平方千米,属丘陵和小盆地地形。

2、店前镇

店前镇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岳西县西南重镇,地处大别山腹地,皖鄂两省四县(湖北英山、蕲春,安徽太湖、岳西)结合部,是著名中华佛教禅宗第一山、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司空山所在地。

店前镇是岳西县西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商品聚散地,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安徽省重点中心建制镇、安徽省文明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店前村被列中中国传统村落。全镇辖1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83平方公里。

3、来榜镇

来榜镇地处岳西县域中心,是岳西中西部交通要塞,也是岳西县旅游区域中心集镇。国土面积134.78平方千米(2017年),东临岳西县经济开发区,南接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往明堂山、司空山,北靠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距县城23公里,318国道和209省道在镇区交汇,是岳西县西南、西北9个乡镇来往县城的必经地。全镇12个行政村,274个村民组。

4、菖蒲镇

菖蒲镇,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位于岳西县西南边陲,距县城35公里,幅员面积14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58个村民组。菖蒲镇属于大别山南坡中山区,平均海拔小于500米。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菖蒲镇境内物产丰富,土特产品有茶叶、板栗、蚕茧、河鱼、茯苓、天麻及其它中小药材等,是岳西县的 “毛竹之乡”,安徽省的“板栗之乡”。菖蒲镇交通便利,通讯、电力设施齐全,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5、五河镇

五河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中南部,距城关22公里,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辖12个行政村。境内山水相间,平均海拔450米左右,交通便利,四周均有公路与毗邻乡镇沟通。各村也实现了“三通”,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Ⅵ 岳西县的地理环境

岳西县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多丛山脉以多枝尖为起点,向东北延伸,经界岭、公界尖、黄毛尖、二祖山所组成的山脊线,是大别山东段主分水岭,南为长江流域,北为淮河流域。再由二祖山北向抵褚家岭一线,为江淮小分水岭。东为长江流域,西为淮河流域。
全县长江流域面积为1855.9平方公里,淮河流域面积为542.1平方公里。境内局部地形又把河流分成四大水系。属长江流域的有皖河、巢湖、菜子湖三大水系。皖河水系的干流有衙前河、鹭鸶河、潜水河、店前河、冶溪河,巢湖水系有杭埠河源头——姚家河,菜子湖水系有大沙河源头——巍岭河。属淮河流域淠河水系有三个源头——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县内大小河流90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4条。河道总长为11053.6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有河流4.6公里,年迳流量20.53亿立方米。县内出境河流12条,皆为源头段,其中有两条单独出境的小河流:一条是发源于前河羊畈,叫小羊河,集水面积10.5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5‰。一条源出菖蒲岩上四望山,叫岩上河,集水面积24.8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9‰,均流向西南,皆在太湖县汇入长河,是长河的小支流。县境河流具有“一涨一落山溪水”的特点。流量受降水控制,晴雨显见枯丰。流速随坡降不同而异。水温按上下游逐渐递增。水流在进入下游平滩之前,水情差异更为明显。山区河流多绕山环转,流向曲折多变,10条主要河流各具不同景观。潜水为县内最大河流。上游称来榜河,经五河、菖蒲,流入潜山县境,集水面积708.2平方公里,近全县三分之一。主源出自黄毛尖和公界尖之间的来榜坳,又西集黄茅尖、多枝尖、驮尖、锅斗岩等县内最高峰东南坡之水,水量充沛。该河上段水急流于山谷之间,两岸陡峻,河床多处岩石裸露,落差较大。尤其自九井缸到大龙潭下,为天然跌水集中区,九井缸落差在10米左右,大龙潭落差达三四十米,极具水力发电天然条件。来榜河主源头出源后反向西南与西源大埠河、花墩河在三河坪汇合,曲折南流,至吴畈附近,向西转一大湾,长约5公里,湾口直径约500米,湾口南岸即支流沙村河道,汇合后向南流经叶河、五河河道,与东岸支流桃李河汇合至岩河的转桥,又形成一个小湾,长约3公里,湾口直径约200米,中隔一岗,岗高二三十米,岗南北麓河床,高差约10米。出湾后,曲折东南流,经溪沸滩、铁滩、水畈与西岸支流撞钟河汇合,至袁家渡上又与西岸支流朱河汇合,入潜山县境。店前河以东源的银河为主流,次为西源徐良河,为长河上游干流。银河自黄茅尖西出源后,流向西南,经凉亭转向南流,至河图急转向东,复转东南,又转向西,再转东南形成河套。主河道平均坡降10.3‰,河床稳定,基岩裸露处多。徐良河分别发源于上古坊和乌米岩,流向东南,平均坡降9.42‰,属低山丘陵性河流,河床多积卵石夹砂,源头基岩外露。二流在三合滩汇合后,至杏花村入太湖县境。冶溪河为长河一级支流,发源于西坪,流经冶溪、桃阳两乡后,在桃阳乡的梅子林入太湖县境。自源头至狮子岩6公里的上游段,坡降达45‰,狮子岩以下,坡降为8.4‰。下游河砂淤积,部分河床,高于农田,形成冷浸田的集中区。衙前河皖水上游干流。源出黄毛尖东部,流向东南。汤池以上河床,多处岩石外露;汤池以下,砂夹卵石,至天堂镇,向东流至毛尖山水库,出水库后,在毛尖山电站厂房下与鹭鸶河汇合,入潜山县境。因毛尖山水库尾水的影响,自1959年至1985年间,流经县城段河床升高1.45米,黄沙淤积,水库以下河段,形成峡谷,水流湍急。鹭鸶河皖水一级支流。源出石关乡灶门尖,向东南流经毛尖山乡和平桥,至毛尖山电站厂房下与逆水河相交,在鹭鸶滩与衙前河汇合,流入潜山县境。姚家河源出石关乡界岭头,流向东北,在姚河下进入舒城县境。是一条典型山谷河流。境内长35公里。50年代以前,沿河民间多自建水力鼓碓,加工木粉与粮食。属杭埠河支流。巍岭河又称夹竹河,是大沙河的西源头段,源出铜安寨,向东流出巍岭,入潜山县境。另有支流薛河,源于天麻埂,流向东南,至县边境汇合流入潜山彭河。属大沙河支流。包家河源出多枝尖北,火烧岭起向北流,沿途汇合总铺河、川岭河、石佛河后入霍山。主流流向北。5条支流分别流向东北和西北,流经包家、美丽2乡。黄尾河源出金刚岭,经青天畈、河口畈至走马滩向北,经英山河、阔滩、严家、黄尾出县境入霍山县境。头陀河源出来榜坳,流向东北,经头陀逐渐偏北,至石盆乡和平村附近,流向始转东南,又转西南,终转北,构成复套湾,而后转西北出县境,注入霍山磨子潭水库。 土壤类型
本县地属大别山花岗片麻岩为主的岩系,表层受长期自然风化,生物富集及人群生产活动等综合作用,成土母岩逐渐变成以麻碎石、麻沙子和麻泥土等为主体的母质土壤;县境在北——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境内海拔高差悬殊大,土壤垂直带状分布,兼有其它带性土壤。全县有5个土类、7个亚类、16个土属、42个土种。5个土类中,山地草甸土占0.16%;石灰岩土占7.19%;山地棕壤占23.48%;黄棕壤占69.15%,总土壤面积为3147227亩。自然土壤为2828923亩,占总数的89.9%。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属山地草甸土;海拔800米以上属山地棕壤。黄棕壤及石灰土等,共4个土类、5个亚类、8个土属、12个土种,以黄棕壤面积最大,次为山地棕壤。中、厚层土种有麻石土、麻砂土,面积占19%;差的麻砂土、砾石土,面积占42%;一般的占39%。耕作土壤318304亩,占总数的10.1%。中分水稻土和黄棕壤2个土类、4个亚类、10个土属、30个土种。水稻土225978亩,占71%,黄棕壤92326亩,占29%。从海拔90米的袁家渡到海拔1050米的鹞落坪都有水稻土分布,有两个亚类:潴育型占56.7%;潜育型43.3%,下分7个土属、25个土种。肥力较好的麻砂泥田、砂泥田、下位潜育麻砂泥田3个土种占水稻土39%;肥力较差的砾石身麻砂田、漏砂田、砂身田、青麻砂田等4个土种占水稻土34%;肥力一般的田占27%。黄棕壤带幅内的旱地,有2个亚类、3个土属、5个土种。肥力较好的砂黄土、麻砂土占旱地39%,肥力差的砾石麻砂土占旱地20%;肥力一般的占41%。土壤分布
本县地处于黄棕壤带幅,因受自身的地形、气候、生物、水等条件的制约,形成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一为系列分布。除中关、古坊2乡水田而外的潜水、长河等流域间的河谷地带,主要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黄棕壤。坡间、河畔经长期耕作形成的水稻土,多属渗育型的麻砂泥田、砾石身泥沙田,沿河皆呈串珠状中小系列分布,宽幅度不等。境东南、西南、中南的低丘盆地的土壤,多呈侵蚀型麻砂土。丘麓旱地多半为坡积型麻砂土;水田为麻砂泥田。盆地中多半为冲积型的砂泥田,兼有潜育型水稻土。二为垂直带谱分布。县境水平差异小于垂直差异,致有水热再分配的特征,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在天鹅尖、驮尖、多枝尖等海拔1400米以上的平缓处,为山地草甸土;800——1400米之间多为山地黄棕壤;800米以下则为黄棕壤。本县地处大别山腹部,虽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其应有的黄红棕壤带谱壤却缺失。三为微域分布。同一母质土壤,在本县因地形、气候、水文、耕作习惯的不同,引起土壤个体——土种剖面性状的变异。山坡陡处,水土流失,土层浅薄;坡间凹地和山麓则常现小型坡积裙,土层加厚;河边汇口田,汛期易积粗砂;汇口田以下则沉积细泥;山冲垄田,有地下水富集于一处的,形成陷泥土壤;河床高于农田处,农田积水,生成青泥沙土壤。四为垂直带土壤与微域土壤呈复合分布状态,常见于冲垄与河谷地带。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质地县内土壤受其岩性母质影响很深,花岗岩多为粗粒,石英含量15—25%,长石含量达70%,粗粒风化易,细粒风化难,致土壤砂性重,粘粒含量少,虽易耕作,但保水、保肥、抗旱涝的性能差,梯田梯地尤易跑水、跑土、跑肥。全县土壤质地较好的麻砂泥、砂泥、砂黄土田约占水田总面积的15%;砂壤田约占10%;漏砂田约占45%;淹育型、下潜育型约占30%。土壤代换作用县内42个土种,土壤代换量一般为6——15mg/100g土,极少超过20mg/100g土。水田中即使有机质含量达到7.39%的厚层麻石土,其代换量也只有15.06mg/100g土,最低的麻砂田只有3.92——4.15mg/100g土。大多数土壤供肥性能虽好,但易流失,致有机胶体含量不高,吸收养分能力不强。土壤酸碱度县内土壤多为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的母质发育而成,加以温和湿润气候,土壤盐基淋溶作用较强,故PH值较低,大都在5.0——6.0之间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水稻土耕作层的PH值均在5.1——5.4之间,呈酸性反应;犁底层和心土层略高,保留有母质特征,能适应稻、麦等作物生长,不需用石灰中和。旱地PH值稍大于水稻土呈微酸性反应,适应作物更广,栽茶尤利。山地土壤除极少石灰岩成土外,PH值仅在5——5.5之间呈酸性反应,适应亚热带多种林木生长。境内也有极少的青钙泥,耕作层至心土层PH值在6——7.8之间,呈微碱与微酸反应,积钙现象并不明显。土壤养分境内土壤养分,因利用的不同,变化幅度较大。有机质含量:水稻土多数在1.5——3%之间,最低的只有0.41%,平均值2%,属中等水平,相当于全国第四级水平。旱地土壤含量为0.32——1.28%,平均值为0.86%,属低水平。山地表层土含量在0.4——12.07%之间,平均值为2.01%。在浸蚀剧烈地带,有机质含量更少。全氮含量:水稻土多数含氮0.05——0.16%,最高为0.3%,最低为0.04%,平均值为0.08%,属中等偏低水平,相当于全国第四级水平。旱地土壤含氮仅0.01——0.07%,平均值为0.05%,属偏低水平。山地表层土含氮0.02——0.45%,平均值为0.08%,属中等偏低水平,并且分布极不平衡。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水稻土含磷0.02——0.13%,平均值为0.06%,属较低含量;速效磷含量不均,多数在5——30ppm之间,平均值12ppm。旱地土壤含量0.04——0.32%,平均值为0.09%;速效磷含量1——36ppm,平均值为9ppm,呈极不均衡反应。山地表层含磷0.02——0.13%,平均值为0.06%;速效磷含量0——23ppm,平均为2.4ppm。部分地区表现极为贫乏。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水稻土含钾1.46——3.57%,平均为2.3%,颇为丰富;速效钾含量30——100ppm,最高达174ppm,最低为10ppm,平均为59ppm,属中等偏低水平。旱地土壤含钾1.6——3.4%,属较低水平。山地表层含钾1.01——2.99%,平均为2.45%;速效钾含量11——361ppm,平均值为76ppm。全境速效钾表现缺乏,含量较多的土壤不过10%。微量元素含量:境内花岗岩成土母质及其土壤处于易流失的环境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表现贫乏。有效锌低于临界值0.5——1ppm;有效锰易于走失,远远低于临界值100ppm;有效铜含量高于锌、锰,但仅高于临界值1ppm,仍属低量;有效硼在境内酸性土壤中易于发挥其有效性能。但易于淋湿损失,旱地低于临界值0.5ppm,水稻土更低于旱地,致作物常见花而不实。县内还有38749亩青麻砂泥田,潜育层氧化还原电位低,土壤透气性差,明显缺氧,影响水稻生长发育。 自然植被
因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变化,各处地势、高度、坡度、坡向不同,小气候多样,县域植被类型分别为北亚热带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南北树种兼而有之,大地域气候、雨量、光照等条件,构成县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植被平面景象,以落叶阔叶树和马尾松、黄山松为主,由北向南,成片常绿阔叶树增多。立体图景是垂直差异明显:海拔700米以下,以马尾松为主,次为成片杉林、竹林及其它经济林;700——1000米,以黄山松、落叶栎、椴、桦、山槐、化香为主;千米以上以茅栗、短柄泡、黄山松、栎为主;孤峰顶部,风大多冻,砾土浅瘦,多为矮林、灌丛或草甸。1956年,森林覆盖率为63.5%。随着时间的推移,覆被率由中山向低山丘阜递减。1976年普查,森林覆盖率降至50.19%。1985年,森林覆盖率升至60.3%。植被状况
大体上分三个区域:富集区林荫蔽日,藤萝牵绊,尤其深山险岭森林自然封闭,呈原始状态,落叶积地盈尺,土壤肥沃,水源涵养好。本区分布于800米以上山场,地广人稀,野无旷土。建县前,本区面积占全县林地总面积83%;建县后至1957年期间,仍占总面积70%左右;1957年后人口激增,公路通达,几次开荒扩种农作物,尤其1958年大办钢铁和“文化大革命”中森林管理失控,至1985年本区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8%。疏林区以天堂、店前、冶溪、白帽等乡为主,本区地狭人稠。次为中关、沙村及各干支流沿岸人烟集中地带和公路延伸地带,森林日趋疏落,土地贫瘠,荒草散生。1956年首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县疏林地31.3万亩,占林地总面积12%。到1985年,富集区有40%左右的面积向荒疏转化。疏林区除零星小片人工造林外,大多呈疏林荒草景象,无林相可言,林地渐瘠,水源涵养日差。裸露区境内有天然裸露剥蚀的山地4000余亩:包括司空山顶及其西、北坡经牛耳尖至白石坳一带的风化土约千亩;羊角尖东坡200亩;西坪村阳坡100亩;桃园寨东坡中下段,向南经飞旗寨中下段,沿西水岭、中关北山岗、请水寨南至韦岭头,东至扬沙岭等地约2000余亩,天堂双峰寨、黄婆坳北阴排约400亩,均呈片状层岩裸露或为荒秃山。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几次毁林开荒,全县无林山场达77万亩,至1985年仍有26万亩。垦地种植农作物,每年夏收后,有一个月的裸露期,时值雨季,疏松土壤随暴雨冲刷而下,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