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全域旅游规划的指导性

全域旅游规划的指导性

发布时间: 2021-03-16 20:52:06

⑴ 全域旅游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影响是什么

全域旅游打破空间的限制,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来说影响深远,它打破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空间格局,之前的旅游规划和开发都是固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全域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是一个大的空间格局。

⑵ 如何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⑶ 全域旅游建设必须要遵循哪些原则

全域旅游是“面”、智慧景区是“点”,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是智慧旅游的建设模式。全域专旅游建设属是以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地方规范为依据,保持与产业政策、规划、标准、意见中的规定和要求相一致。全域旅游建设还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⑷ 全域旅游规划的关键技术点是什么

关键点一: 全面评判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首先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内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和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评价,对诸如区域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能力要素以及相关限制性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重点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挖掘、提炼和整合,进一步提升已开发类旅游资源价值,积极挖掘潜力型的资源,整合其它高价值类的产业资源,通过对全域不同类型资源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并进行重新评价,进而明确全域旅游核心产品的发展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全域资源高效联动开发的格局。现状评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域经济发展基础评判,包括区域宏观经济现状、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产业结构、服务业内部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社会消费结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重要因子的分析与研判。

2、 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评判,包括游客量、旅游收入、客源结构、消费

水平等基本旅游指标,并进行相关横向纵向比较;同时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现有格局、主要景区景点发展现状、传统产业六要素的发展现状及集聚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评判。

3、 全域旅游资源条件评判,包括旅游资源综合现状、观光资源、度假资源、

文化资源、产业资源,重点对区域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和研判。

4、 全域旅游发展保障能力要素评判,包括产业保障能力、交通保障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土地指标保障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地方运营管理能力等的分析。

5、 限制性因素评判。包括次生地质灾害评价、生态保护限制性开发分析、

工业对旅游限制性空间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分析、建设条件适宜性总体评价等。

关键点二: 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要构建全域旅游,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对发展条件进行重新诊断,一方面结合现状,对照全产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季候活动、全旅游体验、全社会受惠等六大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判标准进行体系评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确定区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进而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任务。

要确定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与定位,还需要运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战略选择,进而推导出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形成区域旅游产业的总体定位,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并从形象塑造、域面聚集、功能重构、产品优化、产业重组等五大方面制定具体发展策略,构建形成区域品牌形象、多元产品体系、产业体系和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并结合区域资源分布特征、资源特色、产业格局、村镇结构体系划定全域旅游功能板块,形成多个旅游产业集聚板块,通过明确各功能板块之间的空间关系、产业要素配比关系、功能协作互补关系,以及各板块内部的产品体系、空间结构组成等,从而引导旅游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关键点三: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结合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对每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区域(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所在区域)、限制开发区(农用地、滩涂、草地、林地等生态脆弱的区域)、优化发展区(城镇、村庄、度假区及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区域)等空间进行划分,重点划定区域边界,界定土地性质和条件,分析片区空间结构,确定片区的重点开发空间,并进行片区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区内容重点在片区核心吸引物如何构建、新增项目如何融合与引领、原有项目如何提升、片区旅游业态如何配置、环境承载力如何计算、公共服务设施如何配套等。

关键点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规划是全域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全域规划,以“多规合一”方式构建区域旅游服务体系,推进“全域旅游”理念统筹、引领、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以旅游业为主导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1、重点对区域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保健、康体、旅游信息系统等服务设施的系统规划,完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区域的户外运动体系、自驾车体系、绿道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2、通过全域产业要素布局来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指标配置、土地划拨时序。

3、通过旅游廊道建设和提升,结合全域交通规划,对旅游廊道调整道路结构、密度、形式,控制和引导廊道沿线两侧环境、风貌、建设尺度和形式。

4、通过对旅游建设项目用地资源、环境、边界、景观视线的管控,达到资源合理保护、适度开发的引导作用。

5、通过村镇体系建设引导规划,包装打造一批旅游主题镇、旅游特色村,引领全域旅游特色名镇名村景观化、差异化、主题化发展。

关键点五:重点确定近期行动计划

全域旅游必须结合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近远期结合,重点确定近期实施行动计划和启动性项目,以便于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实施。

⑸ 全域旅游规划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全域旅游规划受限制性因素影响严重,随着旅游的发展,拥有较好资源的内区域都已进行过多轮的规划和容建设,各个规划的衔接存在较大障碍,旅游发展缺乏空间,导致旅游开发和提升难度大;另一方面受到保护区、禁建区、高压走廊、重化工产业布局、基本农田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开发空间受限严重。
问题二:获取旅游开发建设用地指标存在诸多障碍,很多区域用地指标采用统分统配的方式,有条件开发旅游的区域土地指标已难以获取,导致旅游项目落地实施难度很大。
问题三:旅游城镇转型难度大,多数城镇的服务功能已基本定型,场镇空间结构、场镇风貌、场镇业态等提升难度很大,特别是受到用地、交通、生活性业态功能的限制,诸多现有城镇已经无法向旅游城镇转型。
问题四:在全域旅游规划过程中,划分的各片区主导功能不明确,策划规划的旅游项目贪大求荣、不接地气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全域旅游建设要从规划抓起,从全面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入手,形成产品导向明确、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全域各类设施配套、项目创新性强的全域旅游开发新局面。

⑹ 全域旅游的意义是什么

在新的抄格局下,全域旅游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路径的转变、发展格局的扩大、发展品质的升华。这不仅是旅游要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大的格局是旅游要跟各行各业进行融合,旅游要从部门的推动走向党委政府统筹。
“全域旅游”工作在全国开展以来,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地方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动抓旅游的热情高涨,全域旅游在全国凝聚起高度共识。许多省份主要领导或在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或在当地旅游发展大会上部署动员,明确提出全域旅游就是全局谋划、全方位推进、全时空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要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于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之中,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智慧旅游全域化、全覆盖。铭智旅游策划也在全域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做着自己的贡献。

⑺ 有知道全域旅游规划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吗

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版富、产业发达的权科学的系统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将对未来旅游的资源保护、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要注意以下方面:
1、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2、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3、创新旅游发展规划,改革评价体系;
4、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5、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