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陕西旅游资源分类表

陕西旅游资源分类表

发布时间: 2021-01-04 07:16:16

旅游资源有哪些划分标准

由于旅游资源涵盖的内容极端丰富,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分类内,就容是根据地域、形式、内涵等特征,按照一定的目的、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归类。按照传统的旅游资源观分类,一般可分为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风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按照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则可分为观光型、度假型、生态型、特种旅游和专项旅游等;按照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则可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型,自然资源是指由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天赋性;而后者的内容则非常广泛,类型也多种多样,包括历史古迹、伟大建筑、民风民俗等,这类旅游资源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

❷ 陕西省旅游资源的特征是什么

陕西省是旅游大省,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大、品位高、特色显著、多样性强的总体特征。旅游业已成为陕西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国内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全面开放的良好态势(见表5-1)。

表5-1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陕西小吃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辛辣鲜香、油多肉醇,赢得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普遍赞赏和高度评价。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多条国内、国际航空线,发达的铁路、公路网络连接四方,为旅游提供了便利。陕北剪纸、凤翔木版年画、唐三彩、彩绘泥塑等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秦腔、陕西皮影戏、陕西锣鼓等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和喜爱。西安唐乐宫、古都大剧院、陕歌大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陕西省近年实施高A级景区创建倍增计划,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博览会和“秦岭与黄河的对话”等主题活动,积极加快培育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构建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并以丝绸之路7个“非遗”景点为突破口,打响“丝路起点”旅游品牌。同时,依托大秦岭72峪、温泉、名山等自然景观,策划开发2~3条大秦岭穿越路线,破解周边交通瓶颈,吸引游客。

❸ 旅游资源分类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界中经常用到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在欧美国家却很少提及。在大量的欧美旅游学术文献中,最常用到的和旅游资源概念接近的词是“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不管这两个词本身有何差异,它们在概念或是定义上的众说纷纭却是极其相似的。

杨振之(1997)认为,旅游资源的结构表现为旅游的三大要素:主体、客体和介体的相互吸引。因此,所谓旅游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外,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和设施;对于旅游地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客源市场。旅游资源是关于旅游的主体、客体、介体相互间吸引性的总和”杨振之(2002)又认为,旅游资源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应包括以下几大类:1、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服务旅游资源;4、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5、其他新兴的资源类型。

因此,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在逻辑上分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传统的定义,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它的内涵、内核。而随着旅游业向深度发展,旅游资源的外延将越来越宽泛,类型将越来越多。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道理,如果仍然将它限制在一个传统的、狭小的范围内,就会发现,我们的观念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今后还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

2003年5月开始推行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一2003)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综合这些定义,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正如孙文昌(1997)所说,“那就是强调了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这一属性,我们称之为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包括的内容方面。有些定义认为旅游资源主要局限于旅游目的地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些定义则认为旅游资源的定义应当宽泛一些,可以涵盖劳务和设施等,还有的定义挣脱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束缚,从旅游系统的层面上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内容。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分歧本质上是对旅游资源应该是旅游吸引资源还是旅游产业资源的认识差异(宋子千、黄远水,2000)。

从规划或是策划角度探讨的旅游资源,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劳务、设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尽量整合各类资源使之转化为产品,使资源的自然或人文禀赋转化为旅游产业的工具。这种概念上的争论并没有对策划或规划实践中如何界定旅游资源产生大的影响,因为概念包括的内容越多,在实践操作中的模糊性和难度就越大,干扰也越大,而有经验的策划和规划人员是很懂得挑选需要的内容的。对于策划师与规划师来说,最见功夫的是如何将各种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各要素进行巧妙的整合和配置。

由于对旅游资源概念认识的差异,旅游资源分类也因此而有所差异。认为旅游资源单纯是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构成的,相应地就把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或是人文、自然兼而有之的综合类(艾万钰,1987;周进步、庞规荃,1998),或者以自然、人文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来进行分类(孙文昌、郭伟,1997),这也是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而其他学者结合自身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分类也表现出相应的差异。如杨振之(2002)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服务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其他新兴的旅游资源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一2003)除了一般的自然和人文类外,还添加了旅游商品类,同时,在其若干业类中也有很多有异于传统的认识。

除了按照资源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划分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划分。如辛建荣、杜远生等(1996)从资源的平面展示和主体配置关系角度将资源分为聚汇型、辐散型、单线型、环线型、方矩型、叠置型、凌空型等数种,叶伤夫(1988)提出了听觉旅游资源的概念,傅文伟(1994)按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原生性和萌生性旅游资源两大类,郭康(1990)提出了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概念,即稳定类旅游资源和可变类旅游资源等。

尽管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千差万别,但是从旅游策划或规划的角度上看,实行分类后的数据应当容易管理、有意义而且易于操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不同分类方法的交叉使用。

2、旅游吸引物

与旅游资源概念类似,欧美学者对旅游吸引物也缺乏一个权威定义。Gunn等(2002)认为吸引物就是“为了游客的兴趣、活动和享乐,通过设计、管理而开发的地方”。英国旅游协会(EnglishTourismCouncil,ETC)对旅游吸引物的定义就要长得多,该协会认为,旅游吸引物是“一种永久固定的游览目的地,它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允许公众因娱乐、兴趣或教育的需求而进入”。它不是一个主要提供体育、戏剧或电影的零售市场或地点。作为吸引物,必须在每年预先确定的时间向公众开放,而无需事先预订,同时,它应该能吸引本地居民、旅游者或一日游游客。另外,吸引物必须是独立的,要求进行独立管理,并直接从游客那里获取收入。”许多学者认为ETC的定义已经不再符合现状,例如,苏格兰的一些观光吸引物只是可能而不是必须收取门票;英国许多景区的游客门票预订系统也存在缺陷等(Leask,2003)。

尽管对旅游吸引物的定义存在很多差异,但其本质正如Swarbrooke(2000)所说“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的核心,是人们想去一个地方旅游的动机”。Richards(2001)也指出,旅游吸引物“确实为很多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中心,并且是参与旅游业竞争的各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❹ 现有旅游资源的分类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风景学,自然没有对风景的分类,然而有关旅游资源的书籍颇多,其各自对旅游资源都进行了分类。在此先介绍部分旅游资源分类方案(按出版先后排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的风景分类方案。

1.王柯平主编《旅游审美学》之分类

山景——如苍山翠岭、幽谷奇峰;

水景——如浩荡江湖、流泉飞瀑;

海景——如碧海金沙、岛屿风光;

地景——如水乡田园、草原大漠;

云景——如云霞变幻、太虚万象;

洞景——如洞天福地、钟乳奇石;

花景——如名贵花卉;

林景——如森林植被;

其他——如珍禽异兽等。

2.杨学峰主编《旅游资源学》之分类

1)历史遗迹;

2)古建筑;

3)陵墓;

4)城镇;

5)园林;

6)宗教文化;

7)社会风情;

8)地质地貌;

9)水体;

10)生物;

11)天象气候。

3.梁明珠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之分类(表3-1)

表3-1 旅游资源分类

4.张建萍著《生态旅游》之生态旅游分类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1)陆地生态旅游资源:①森林生态旅游资源;②草原生态旅游资源;③荒漠生态旅游资源;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2)水体生态旅游资源:①河流生态旅游资源;②湖泊生态旅游资源;③海滨生态旅游资源;④温泉生态旅游资源。

(2)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

1)园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①中国园林;②西方园林。

2)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3)科普生态旅游资源:①植物园;②野生动物园;③世界园艺博览园;④自然博物馆。

4)景观生态恢复生态旅游资源。

(3)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1)农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2)宗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①图腾崇拜;②禁忌习俗。

3)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①传统民俗文化;②俭朴自然生活方式。

5.黄子燕著《中外旅游休闲地理》之分类

1)地质地貌景观:①按高度划分;②按成因划分;③按岩性划分;④按作用力划分(火山、流水、风沙、冰川、海洋);⑤按功能划分(观光休闲地貌、考察探险地貌)。

2)水体景观:江河、湖泊、泉井、瀑布、海洋。

3)天象气候景观。

4)生物景观。

6.白文明著《中国自然风景大观》之分类

1)中华五岳;

2)佛林禅寺;

3)道教洞天;

4)万窟造像;

5)山岳奇观;

6)地质公园;

7)旅游名山;

8)雪岭冰峰;

9)高山峡谷;

10)溶洞天坑;

11)草原草甸;

12)沙漠戈壁;

13)森林景观;

14)古树名木;

15)大江大河;

16)流水清溪;

17)叠水瀑布;

18)湖泊水库;

19)园林池沼;

20)江南水乡;

21)沼泽湿地;

22)海岛海岸。

7.1992年中国旅游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之分类

1)地文景观(15种);

2)水域风光(7种);

3)生物资源(6种);

4)古迹和建筑(32种);

5)休闲健身(11种);

6)购物(5种)。

8.国家标准之旅游资源分类(表3-2)

此分类显然是在1992年中国旅游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基础上发展补充而成。二者在分类的方法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国家标准分类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所有前述分类方案,在分类方法与原则上与此也没有区别,只是重点与简略取舍有一定差别。因此,本书涉及现有风景分类的评述,以国标为主,其他不再涉及。

表3-2 国家标准之旅游资源分类(GB/T 18972—2003)

续表

9.《中国森林公园游》编辑部编《中国森林公园游》之分类

1)山岳型森林公园,如张家界、四川瓦屋山、大别山、广西八角寨;

2)湖泊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千岛湖、广东流溪河、西藏巴松湖;

3)火山遗址型森林公园,如黑龙江火山口、吉林龙湾、广东西樵山;

4)沙漠与沙地森林公园,如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新疆胡杨;

5)现代冰川与冰川遗迹型森林公园,如四川海螺沟、陕西太白山;

6)海岛型森林公园,如山东长岛国家森林公园、福建平潭海岛、广东南澳海岛;

7)海滨型森林公园,如河北海滨、山东日照海滨;

8)溶洞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双龙洞、山西禹王洞、河南五龙洞、云南靖华洞;

9)温泉型森林公园,如广西龙胜温泉、辽宁大黑山、江西明月山、陕西太白山;

10)草原型森林公园,如河北塞罕坝、内蒙古黄岗梁和海拉尔;

11)城郊型森林公园,如上海余山、江苏徐州环城、浙江兰亭、福建福州。

这一分类方法采用森林与地貌的组合。本书的分类,正是采用这一原则,只不过扩大了范围,以所有风景美因子的全面组合为分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