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旅游目的地概念的发展过程

旅游目的地概念的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 2021-01-28 00:09:37

1.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觉得应该会是咸咸或者别的事情,或者经济吧!

2. 什么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如果弄清了影响旅游度假地寿命长短的因素并做出明智决策,就可以达到长期经营的目的,因而产生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目前,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综合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在1980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巴特勒认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变化的过程,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个水平,而是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演变,游客数量也是时而上升、时而下降。他用一条近S形的曲线来说明一个旅游地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状况,将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分为: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复苏(或衰弱)阶段六个不同时期。

此外,针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衰落(复苏)阶段,不同的学者结合各自研究实际,对巴特勒模型提出了修正,指出了在衰落或复苏阶段有可能发生的五种情况,从而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A曲线:深度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增加和市场扩大;B曲线: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引力的保护,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C曲线: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D曲线:过度利用资源会降低竞争能力,从而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E曲线: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这时要想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如果衰退时间持续太久,旅游地在难题解决之后对多数旅游者都不会再有吸引力(图6-1)。

3. 试举-旅游目的地,说明其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其发展是否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试举-旅游目的地,说明其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其发展是否符合生命周期理论,是符合的。

4. 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1、品牌定位存在同质化现象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定位是品牌化战略的前提。目前国内许多旅游目的地在进行品牌定位时,未能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本源和特色,导致品牌定位与其他旅游目的地混淆。例如,有些地区热衷于对名人故里的争夺,造成了旅游目的地之间品牌的同质化现象。

2、品牌形象出现低俗化现象

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能够在游客心目中树立起独特的、无法代替的形象,但旅游目的地在品牌打造过程中,出现了为博眼球使用低俗语言的现象,如“我靠重庆,凉城利川”等,这样的宣传口号,虽然能引发“眼球”效应,但其负面效应远大于由此带来的市场宣传。

3、品牌营销方式落伍

多数旅游目的地受资金限制,在品牌营销中投入不足,宣传方式传统,宣传渠道单一,很多旅游目的地还主要依靠电视、街头(地铁)广告、推介会、大篷车等传统手段进行品牌推广,难以将营销信息有效传递给目标游客,且营销成本高,营销效果差,制约了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推广。

(4)旅游目的地概念的发展过程扩展阅读:

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注意事项:

1、旅游营销的理念和方式,都要与时俱进时代,不断改变。如:哈尔滨冰雪旅游节每年一个主题,大力宣传哈尔滨冰雪旅游,吸引不同的游客前往。应该继续加强“冰雪旅游”品牌的大力开发与提升。不断研发新产品。

2、旅游的产品创新。核心目标是要提高旅游产品在旅游供给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开发旅游产品,深刻挖掘内涵、不断扩展外延。反复研究旅游线路、提出旅游项目、优化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大环境,构建旅游形象,延伸旅游主题。

5. 旅游目的地概述的介绍

本丛书来是一套专为出境旅游领队自而编写的培训与考试用书,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包括《出境旅游领队实务》《旅游目的地概述》《领队英语》三种。主要介绍了出境旅游领队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范,与出境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的国情、经典景点及旅游资讯,领队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6. 旅游目的地概述的内容简介

本丛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权威性。本丛书作者既有在各大旅游院校从事相关专教学工作的经验,又属拥有丰富的领队实际工作和培训经验,保证了丛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规范性。《旅游目的地概述》按目的地国家(地区)安排章节,《出境旅游领队实务》、《领队英语》均按出境旅游领队的基本工作流程安排章节,读者可以按“文”索骥,随用随查。
第三,实用性。本丛书介绍了领队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知识、流程与规范,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本丛书内容基本上是要点性的介绍与讲解,易于培训教学。
《旅游目的地概述》是2005年春天编撰出版的,其中重印了多次,印数达两万余册,仍然供不应求。当时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只有63个,而截至2007年年底,已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达134个,其中已经实施93个。所以,我们请作者重新编撰修订,挑选其中比较重要的82个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出版《旅游目的地概述》(第2版)。另外,在本书出版之前,原来作为“附章”的美国已于2008年6月17日正式实施,现正式列为一章。

7. 近代旅游地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

近代旅游地发展过程
近代旅游的发展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年英国召开工业博览会,有一个叫托马斯·库克的英国人组织了很多人坐火车,形成了旅游团去参观这个博览会,这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所有的旅游教科书上都必然谈到这个事件。之所以作为一个开端和标志,是对应工业化旅游的大生产形成了近代旅游的工业化模式。所以,这种工业化模式就是团队式的、标准化的,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模式。从1840年到1980年,延续了140年,可以说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大体上可以这么看。1840年开始的这种方式,后来形成了一个名牌旅行社,就叫托马斯·库克旅行社,还有一个名称叫通济隆旅行社,这是世界著名品牌。现代旅游的真正开始是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从50年代之后的欧洲重建、日本复兴,才逐步开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旅游。现代旅游从50年代到80年代这三十年,强化了标准化的模式,即旅行团的模式,这种标准化的模式时间稳定,所以要提前预定,在旅游的过程中,几乎每一分钟都要安排妥当。为确保稳定的品质,住饭店是标准间——两个人一间的标准客房,坐汽车是大巴士,坐飞机是旅游包机,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模式,这套模式和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模式非常相似。

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首先,旅游业具有综合性。旅游业是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产业,其综合性是由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的。这种综合性的特点,同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必须实行全行业管理。
其次,旅游业具有经济性。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旅游业本身就是由旅行社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和交通客运业等众多的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构成的。因此,经济性是旅游业最根本的属性,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实质。
第三,旅游业具有服务性,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劳务是一种可以用于交换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而生产这种特殊商品的过程就是服务
第四,旅游业具有依赖性。其表现: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于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在于这些旅游资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游者进的来、散的开、出的去,在于旅游客源的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的了解和感知;二是表现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三是表现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以依赖相关行业和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调发展;四是表现为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多种因素。我们了解旅游业的依赖性特点,要明确它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脆弱的产业,同时也是有一定风险性的产业。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把它视为唯一经济支柱,一旦发生巨大波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五,旅游业具有带动性。方能带动其他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全体的发展。所以是一业兴、百业兴。
第六,旅游业具有外向型。现代旅游业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第七,旅游业具有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季节性同该国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是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所决定的。但是,游览人文旅游资源一般不受季节的限制。

8. 如何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
2018-01-18 16:00阅读:3,576

阿布家de脐橙
一个爱旅游的文艺骚年!
关注
从旅游作为一个游憩及游憩接待的系统而言,目的地概念包含了一种系统结构与系统工程的理念思路。仅仅有独特的景区是不够的,还要求具备一个完整的游憩构成(2至5天的游憩内容及游程),有足够且合格的接待实施,方便的交通进入条件,以及复合多种需求的配套服务。 因此,目的地是一个功能系统,必须进行系统整合,以便实现最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与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系统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场的吸引核,也是系统的核心要素。围绕市场需求,形成完整游憩与接待的要素配置与配套,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架。目的地系统,需要一个整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应该形成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动修正,可以持续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挖掘各类旅游资源,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善的、广阔的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整体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互动,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塑造区域形象,提升区域品质,打造区域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9. 旅游目的地的目的地特点

他们为旅游目的地下的定义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地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又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
1988年,美国学者冈恩(Gunn)目的地地带(Destination zone)的概念,它是由吸引物组团、服务社区、中转通道和区内通道等几部分构成的。 也有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中心”。他们认为,旅游目的地把旅游
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给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架内,可以被看作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中心。同时,他们认为,目的地在Leiper的旅游体系中作为第三个要素,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却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目的地以及它的形象能吸引旅游者,驱使人们前来访问,进而激活了整个旅游体系。他们为旅游目的地所下的定义为“目的地是旅游活动中最重要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旅游接待的载体,是建立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设施的所在地。”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重点,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认识与旅游需求的内容有关,旅游需求的变化导致对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调整,目的地的管理重点和营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10. 简述旅游过程的四个阶段

确认出行目的地,前期准备,正式旅游,回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