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旅遊目的地概念的發展過程

旅遊目的地概念的發展過程

發布時間: 2021-01-28 00:09:37

1. 旅遊目的地的旅遊發展現狀應該從哪些方面分析

覺得應該會是鹹鹹或者別的事情,或者經濟吧!

2. 什麼是旅遊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如果弄清了影響旅遊度假地壽命長短的因素並做出明智決策,就可以達到長期經營的目的,因而產生了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目前,學者們公認並廣泛應用的是由加拿大學者巴特勒(Butler)提出的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巴特勒綜合了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在1980年對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巴特勒認為旅遊地的生命周期是一個循環變化的過程,一個地方的旅遊開發不可能永遠處於同一個水平,而是隨著時間變化不斷演變,遊客數量也是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他用一條近S形的曲線來說明一個旅遊地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狀況,將旅遊地的演化發展分為:探索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滯階段、復甦(或衰弱)階段六個不同時期。

此外,針對旅遊地生命周期的衰落(復甦)階段,不同的學者結合各自研究實際,對巴特勒模型提出了修正,指出了在衰落或復甦階段有可能發生的五種情況,從而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A曲線:深度開發卓有成效,可促使遊客增加和市場擴大;B曲線:較小規模的改造和調整,持續對資源吸引力的保護,遊客量可以較小幅度地增長;C曲線:調整滿足各種容量水平,可遏制遊客量下滑的趨勢,使之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D曲線:過度利用資源會降低競爭能力,從而導致遊客量顯著下降;E曲線:戰爭、瘟疫或其他災難事件的發生會導致遊客量急劇下降,這時要想遊客量再恢復到原有水平極其困難,如果衰退時間持續太久,旅遊地在難題解決之後對多數旅遊者都不會再有吸引力(圖6-1)。

3. 試舉-旅遊目的地,說明其處於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其發展是否符合生命周期理論

試舉-旅遊目的地,說明其處於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其發展是否符合生命周期理論,是符合的。

4. 旅遊目的地發展創新中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1、品牌定位存在同質化現象

旅遊目的地的品牌定位是品牌化戰略的前提。目前國內許多旅遊目的地在進行品牌定位時,未能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本源和特色,導致品牌定位與其他旅遊目的地混淆。例如,有些地區熱衷於對名人故里的爭奪,造成了旅遊目的地之間品牌的同質化現象。

2、品牌形象出現低俗化現象

一個好的旅遊目的地品牌能夠在遊客心目中樹立起獨特的、無法代替的形象,但旅遊目的地在品牌打造過程中,出現了為博眼球使用低俗語言的現象,如「我靠重慶,涼城利川」等,這樣的宣傳口號,雖然能引發「眼球」效應,但其負面效應遠大於由此帶來的市場宣傳。

3、品牌營銷方式落伍

多數旅遊目的地受資金限制,在品牌營銷中投入不足,宣傳方式傳統,宣傳渠道單一,很多旅遊目的地還主要依靠電視、街頭(地鐵)廣告、推介會、大篷車等傳統手段進行品牌推廣,難以將營銷信息有效傳遞給目標遊客,且營銷成本高,營銷效果差,制約了旅遊目的地品牌的推廣。

(4)旅遊目的地概念的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旅遊目的地發展創新注意事項:

1、旅遊營銷的理念和方式,都要與時俱進時代,不斷改變。如:哈爾濱冰雪旅遊節每年一個主題,大力宣傳哈爾濱冰雪旅遊,吸引不同的遊客前往。應該繼續加強「冰雪旅遊」品牌的大力開發與提升。不斷研發新產品。

2、旅遊的產品創新。核心目標是要提高旅遊產品在旅遊供給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開發旅遊產品,深刻挖掘內涵、不斷擴展外延。反復研究旅遊線路、提出旅遊項目、優化服務質量,完善旅遊大環境,構建旅遊形象,延伸旅遊主題。

5. 旅遊目的地概述的介紹

本叢書來是一套專為出境旅遊領隊自而編寫的培訓與考試用書,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包括《出境旅遊領隊實務》《旅遊目的地概述》《領隊英語》三種。主要介紹了出境旅遊領隊的工作流程及業務規范,與出境旅遊相關的法律法規,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的國情、經典景點及旅遊資訊,領隊英語等方面的知識。

6. 旅遊目的地概述的內容簡介

本叢書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權威性。本叢書作者既有在各大旅遊院校從事相關專教學工作的經驗,又屬擁有豐富的領隊實際工作和培訓經驗,保證了叢書內容的准確性和權威性。
第二,規范性。《旅遊目的地概述》按目的地國家(地區)安排章節,《出境旅遊領隊實務》、《領隊英語》均按出境旅遊領隊的基本工作流程安排章節,讀者可以按「文」索驥,隨用隨查。
第三,實用性。本叢書介紹了領隊實際工作中的基本知識、流程與規范,以及緊急情況的處理技巧,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本叢書內容基本上是要點性的介紹與講解,易於培訓教學。
《旅遊目的地概述》是2005年春天編撰出版的,其中重印了多次,印數達兩萬余冊,仍然供不應求。當時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只有63個,而截至2007年年底,已開放的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達134個,其中已經實施93個。所以,我們請作者重新編撰修訂,挑選其中比較重要的82個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出版《旅遊目的地概述》(第2版)。另外,在本書出版之前,原來作為「附章」的美國已於2008年6月17日正式實施,現正式列為一章。

7. 近代旅遊地發展過程及主要特點

近代旅遊地發展過程
近代旅遊的發展有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年英國召開工業博覽會,有一個叫托馬斯·庫克的英國人組織了很多人坐火車,形成了旅遊團去參觀這個博覽會,這是近代旅遊業的開端,也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所有的旅遊教科書上都必然談到這個事件。之所以作為一個開端和標志,是對應工業化旅遊的大生產形成了近代旅遊的工業化模式。所以,這種工業化模式就是團隊式的、標准化的,以觀光旅遊為主的模式。從1840年到1980年,延續了140年,可以說是一個標准化的模式,大體上可以這么看。1840年開始的這種方式,後來形成了一個名牌旅行社,就叫托馬斯·庫克旅行社,還有一個名稱叫通濟隆旅行社,這是世界著名品牌。現代旅遊的真正開始是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從50年代之後的歐洲重建、日本復興,才逐步開始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旅遊。現代旅遊從50年代到80年代這三十年,強化了標准化的模式,即旅行團的模式,這種標准化的模式時間穩定,所以要提前預定,在旅遊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分鍾都要安排妥當。為確保穩定的品質,住飯店是標准間——兩個人一間的標准客房,坐汽車是大巴士,坐飛機是旅遊包機,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模式,這套模式和工業生產的流水線模式非常相似。

中國近代旅遊業的基本特點
首先,旅遊業具有綜合性。旅遊業是集行、游、住、吃、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
其次,旅遊業具有經濟性。發展旅遊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經濟效益,旅遊業本身就是由旅行社業、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等眾多的以盈利為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構成的。因此,經濟性是旅遊業最根本的屬性,是旅遊業的核心和實質。
第三,旅遊業具有服務性,旅遊業為旅遊者提供的勞務是一種可以用於交換的特殊商品,這種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而生產這種特殊商品的過程就是服務
第四,旅遊業具有依賴性。其表現: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成功的基本條件,在於它所擁有的旅遊資源的數量多少和質量高低,在於這些旅遊資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遊者進的來、散的開、出的去,在於旅遊客源的人們對這些旅遊資源的了解和感知;二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國民經濟;三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以依賴相關行業和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協調發展;四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等多種因素。我們了解旅遊業的依賴性特點,要明確它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脆弱的產業,同時也是有一定風險性的產業。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把它視為唯一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巨大波動,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第五,旅遊業具有帶動性。方能帶動其他直接或間接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產業全體的發展。所以是一業興、百業興。
第六,旅遊業具有外向型。現代旅遊業是一種跨地區、跨國界的廣泛的人際交往活動,具有明顯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第七,旅遊業具有季節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產業的季節性同該國或地區的旅遊活動密切相關,而且是旅遊活動的季節性所決定的。但是,游覽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受季節的限制。

8. 如何理解旅遊目的地的概念和內涵

旅遊目的地的概念和內涵的認識
2018-01-18 16:00閱讀:3,576

阿布家de臍橙
一個愛旅遊的文藝騷年!
關注
從旅遊作為一個遊憩及遊憩接待的系統而言,目的地概念包含了一種系統結構與系統工程的理念思路。僅僅有獨特的景區是不夠的,還要求具備一個完整的遊憩構成(2至5天的遊憩內容及遊程),有足夠且合格的接待實施,方便的交通進入條件,以及復合多種需求的配套服務。 因此,目的地是一個功能系統,必須進行系統整合,以便實現最優化的社會經濟效益,形成系統功能的有效性與持續發展。
旅遊目的地的系統整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場的吸引核,也是系統的核心要素。圍繞市場需求,形成完整遊憩與接待的要素配置與配套,形成系統的功能構架。目的地系統,需要一個整合發展的過程,並且應該形成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自動修正,可以持續發展的自組織系統。
創建旅遊目的地,對於挖掘各類旅遊資源,發展配套產業,形成完善的、廣闊的旅遊產業鏈,提高旅遊整體效益,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創建旅遊目的地,對於旅遊與其他產業的整合、互動,進而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區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創建旅遊目的地,對於塑造區域形象,提升區域品質,打造區域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9. 旅遊目的地的目的地特點

他們為旅遊目的地下的定義為「一定地理空間上的旅遊資源同旅遊專用設施、旅遊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其他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成為旅遊者停留和活動的目的地,即旅遊地。旅遊地在不同情況下,有時又被稱為旅遊目的地,或旅遊勝地。」
1988年,美國學者岡恩(Gunn)目的地地帶(Destination zone)的概念,它是由吸引物組團、服務社區、中轉通道和區內通道等幾部分構成的。 也有學者認為,「旅遊目的地是旅遊活動的中心」。他們認為,旅遊目的地把旅遊
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給和市場營銷都集中於一個有效的框架內,可以被看作是滿足旅遊者需求的服務和設施中心。同時,他們認為,目的地在Leiper的旅遊體系中作為第三個要素,但在很多情況下它卻是最重要的要素,因為目的地以及它的形象能吸引旅遊者,驅使人們前來訪問,進而激活了整個旅遊體系。他們為旅遊目的地所下的定義為「目的地是旅遊活動中最重要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也是旅遊接待的載體,是建立旅遊者所需要的旅遊吸引物和服務設施的所在地。」
現代旅遊業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旅遊方式和旅遊目的地的管理重點,所以旅遊目的地的概念也在發生變化。人們對旅遊目的地概念的認識與旅遊需求的內容有關,旅遊需求的變化導致對目的地內涵與外延認識的不斷調整,目的地的管理重點和營銷重點也隨之發生變化。

10. 簡述旅遊過程的四個階段

確認出行目的地,前期准備,正式旅遊,回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