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发展 »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

发布时间: 2021-01-27 07:54:55

A.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和技术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资源的评价一样,也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定性评价,一类为定量评价。

定性方法是描述性的,有些标准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例如对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等的评价,与评价人的感觉、素养有直接关系。定量评价方法更科学和客观一些,但其评价数据的来源必须可靠。定量评价工作是基于人类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和人类认识的比较法则。

目前,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已趋向于以定量评价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融合了较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技术

在研究技术上,因特网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评价研究中。这些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分析手段,为旅游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与数学分析模型的集成发挥空间分析功能相结合,建立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旅游开发条件模型、风景区环境容量模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旅游经济效益模型,可辅助旅游管理部门做出合理的开发决策。

国内外近年来也越发重视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技术的应用。姚长宏(2002)在贵州六盘水市白鹤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完成了基于ArcView的白鹤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建立了包括地质地貌、水系水文、土地利用等图层,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资料的数据库。此外,还有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评价方法,如崔越(2002)基于UML建立了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骆华松(2000)利用遥感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等。王建军和郑进军(2004)应用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针对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开发出“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庞淑英等(2004)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了评价模型的自动评分功能,开发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以具有很强的可视化开发能力的Delphi5.0为语言工具的、以Access2000为后台数据库的自动评分子系统;Jafar等(2008)对伊朗波斯湾南部海岸的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前,运用已有卫星图像对海岸线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这对于一些地势险要的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也是值得借鉴的。

二、地质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一)地质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内容

1.地质旅游资源个体价值评价

对旅游地某一地质体或某一地质现象特色或特征的定性评价。如:旅游地的山体、湖泊、水体、气候、交通条件等。地质旅游资源个体的价值评价,要以旅游地的地质特点为依据来进行,以便使评价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科学价值

地质旅游资源包含地质科学内涵,如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质及结构、地球的发展、地球的现状和未来、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演化发展、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地质景观等。而科学价值主要指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科学知识普及与教育功能和所反映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地质科学构成了地质旅游资源科学性的核心和地质旅游资源的品位,因此,地质旅游资源通常具有很强的科普科考旅游价值。在现有的世界级和国家级相关评价标准中,可以看出对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多以科学价值为主。如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①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②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③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中国建设部于2005年4月提出的《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标准》与世界自然遗产的特征大致相同,但具体规定了以下标准: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如冰河作用、火山活动等的突出例证;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如河流、山脉、瀑布等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

中国于1994年11月通过的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标准如下:①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②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③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2)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指地质旅游资源能为旅游者提供的美感种类及强度。凡吸引力大的地质旅游资源,首先要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所以观赏性在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中占有首要的特殊地位。观赏性的强弱往往决定了地质旅游资源的品级和旅游价值。

对美学价值的分析强调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要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以地质景观造型、景观色泽、景观要素组合,并依附于地质环境的植被、生态,构成地质旅游景观的观赏价值,诸如名山大川、峡谷峻岭、湖河泉瀑、奇峰异洞、雪山冰川等千姿百态的地质景观,大多景色秀丽、造型独特、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地质现象千姿百态,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加上相应的近代自然地理环境,形成有地域特色的地质奇观,能吸引旅游者旅游、观光、考察、鉴赏,满足旅游者愉悦要求,从而显示地质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

(3)文化价值

标志地球沧桑巨变的地质景观,具有神秘感、奇特感。地质奇观的认识,地质现象科学内涵的揭秘,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以及景观鉴赏、增长知识的需求。优美、奇异的地质景观通常都是人们游览观赏的风景名胜区,多有历代游客、文人、名家的旅游人文资源的积淀。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美的协调,形成自然与人文地质旅游资源的复合旅游景观。

(4)特异性

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异性指其稀缺程度,包括在同类地质资源中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稀缺程度。独特性高意味着该地域该类型的地质资源少、吸引范围大、级别高,因而开发价值就大。世界性和全国性的地质旅游资源特别是世界自然遗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特定地域、特殊地质条件以及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特殊的地质奇观,这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不仅决定了地质资源本身的独特性,还决定了当地生态、人文景观的独特性。特定的地质环境,常常会有特定的生物和生态类型,构成特定的综合自然景观。如果某项地质旅游资源有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别能满足人们追新猎奇以及某些特殊需求,这项地质旅游资源就在某种意义及程度上具有垄断性,人们只有身临其境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由此可见,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异、珍稀价值是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一项绝不能少的因素,既是一般地质资源所共有的,也是地质旅游资源所应有的。

(5)康体价值

一些特定的地质资源以及地质体构成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地,可供疗养康体的温泉、开展体育与探险活动的登山、滑雪、攀岩等旅游项目,具有特殊的旅游价值。

2.地质旅游资源系统评价

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质旅游资源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仅仅对地质旅游资源个体品质的评价,还难以考察各种地质旅游资源在整个区域内的组合关系和该区域所具有的总体特色,应强调旅游地的综合地质特征和多种地质景观的定性评价,将地质旅游资源集中分布的空间范围作为一个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评价,主要分析评价以下内容:

(1)多项综合性定性评价

着重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地质特征、多种地质景观的定性评价。对地质旅游资源系统评价的定性描述首先要考虑其级别(多用于地质现象评价)。除级别特色和特征定性评价,应还有其他定性评价,如面积(区域综合地质体)、体积(单一地质体)等,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和地区级三个级别。

世界级:指具有世界性意义,在全球都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旅游资源。例如全球少有的典型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层序列、古生物群落、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此外还有首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群、矿物岩石等,在地质构造方面如世界罕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安德列斯大断裂”(未来洋壳孕育地带)。

国家级:国内典型地质现象、地质景观,在国内具有研究价值,可与世界典型地质现象对比,国内具有对比意义,成为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的重要参考地,在地质构造方面如中国典型的山东—安徽的“郯庐大断裂”(山东郯城到安徽庐江)。

地区级:可作为国内同类地质现象、地质景观进行对比、研究的典型代表。在本区域内保存完好、发育齐全,出露良好,交通区位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地质构造方面如区域典型的鄂西北地区的“青峰大断裂”(房县、保康、南漳、谷城)。

(2)资源类型组合

地质资源要素是相互有机结合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分布是相对集中还是分散,这些都直接影响地质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最佳的风景区都以地质资源要素组合完美和谐而见长,并且在分布上各景区各有特色。

扩大范围来看,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互相补充和要素组合的协调程度等方面,包括地质旅游资源所在区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是否构成优势组合和最佳配置,是否具有种类众多、聚集度高的整体优化结构。凡环境质量优、组合状况佳的属区位环境价值高的地质旅游资源。地质资源个体同区域内其他地质资源个体的关联性与功能互补性也影响开发的价值。

(3)地质背景条件

地质旅游资源特征、展布、景观结构、景观的旅游价值等都决定于地质背景条件,依附于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和地域特色。有些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环境脆弱,其旅游开发的适应性不大。例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既是精品旅游资源的高度富集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文化、景观多重脆弱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差,加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频发,较小的扰动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环境灾难,而且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从而在较长时期影响该区的旅游资源环境。

(4)旅游吸引力指向

主要指地质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源地指向性,包括国际、国内及地方三个级别。根据地质旅游资源的个体品质评价和资源系统评价结果来确定其吸引客源的类别。

(二)地质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

1.“三三六”评价法

此方法由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教授提出。所谓“三三六”是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的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三大价值”的定性评价从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和吸引力进行评价,是旅游区确定开发方向的基础工作。

“三大效益”指旅游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考虑旅游地社区和服务接待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主要考虑旅游活动给当地社区带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影响;环境效益则主要是研究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程度。

“六大条件”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资源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等六方面。“六大条件评价”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实质上涉及了旅游活动中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环境背景条件。

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黄辉实根据旅游资源本身和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六字七标准”评价法。该方法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两方面评价旅游资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少,但可以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方法。

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具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特”:特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有应用价值。

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采用七个评价标准:包括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项标准进行评价。

3.地质旅游资源的五级评价法

该方法在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中被提出。从三个方面、八个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最终根据得分的高低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五个等级。旅游资源评价的三个方面为旅游资源的要素价值、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和旅游资源的附加值等。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又可细分为八个评价因子:旅游资源的观赏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大小、完整性、知名度、使用范围以及环境安全等。

在五个等级的旅游资源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一)定量评价步骤

1.根据评价对象选取评价指标

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需求,地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共性选取评价指标,这些要素的确定尽可能具体、全面,并且在所涉及的内容上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对诸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不管是采用哪种数学模型,都涉及旅游资源的比较和重要性排序问题,所以评价模型中评价因子的选择必须遵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①代表性和重要性;②非兼容性;③区分判别性。

2.组织合适的评价者

由于价值观和文化等差异,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不同。但从实验统计学规律得出,不同人群或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现象的价值判断趋向一个相同的结论,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也不例外。对地质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可依据价值判断的统计学规律来进行。在进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时,应尽量选用不同专业背景和尽可能多的人员来工作,以提高成果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由于每一评价体系只能是客观状况在一定层次上的主观反映,所以应建立一个由多个评价角度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式,才可科学、完备地反映地质资源质量,通常由专家和旅游者两者结合来进行评价。

(1)专家评价

根据层次分析法技术要求,邀请一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实业部门和旅游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评估组成员来自旅游行业各个部门,这可以保证较大的评估面。

具体方式可组织地方高等院校、旅游行政管理、旅行社、国土、环保、园艺等旅游各部门专家,对地质旅游资源区域进行实地考查,考查工作应细致全面,主要以填表方式进行各评价指标的分值评价与权重判定。

(2)旅游者评价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是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旅游开发效益密切相关,最终为旅游者服务。因此评价结果应当与旅游者对地质旅游资源的选择相吻合。

由于专家对资料收集更全面,因而与旅游者的感知有差异,使评价结果具有非大众化的倾向。旅游者的选择也应该注意其全面性,最好是随机抽取。有些评价者为同一群体,其内部一致性较高,不具有代表性。评价主体应为存在着生活地域、年龄和文化层次等方面差异的旅游者。

3.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由于各项评价因子对评价项目的影响作用有大、小之分,在对各因子的指数分配中不能按均权处理,而应视其在评价项目中的作用大小来确定其权重的大小。评价权数的确定,来自于地质学、旅游学等专家的经验和地质旅游资源的基本事实。

能用测量数据计算出其对于各评判等级隶属度的,属于显数值因子;难以直接测量或用数值描述的,属于隐数值因子,可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用经验法获得,也可以通过在特尔菲咨询系统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获得。这一过程工作量颇大,而且相同的评价要素在不同的旅游地其权重值也有差异,应因地制宜。

4.建立评价模型

基于对专家或旅游者体验的深入分析后,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得到评价结果,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和数量值。

把每项评价指标评估系数的平均值,乘以该项要素的权重系数,计算出地质旅游资源在该项要素上的单项权重得分。其基本数学模型式(蒋素梅,2009)为:

地质旅游

式中: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分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由此,可以完成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地质旅游资源中的各项因子价值高低,用总分值也可以与其他资源进行横向比较。

(二)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

目前旅游资源综合量化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法、综合评分法、价值工程法等。

定量方法最为常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这些方法相结合通常用于地质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评价、生态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各个方面。如Liu等(2006)认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纳斯景区具有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张捷(1997)以九寨沟喀斯特为例,构造比较和评价矩阵,运用根法推算各因子的权重,从地学角度和游客角度阐述了喀斯特旅游资源在九寨沟旅游业中的地位;陈诗才(1993)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旅游地学资源进行了评价。

在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表示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并能将数据、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直接有效地结合;特别是它能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结构复杂且又缺少必要数据的情况时更为实用。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塞蒂(T.L.Saaty)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能解决资源分配的重要而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参与旅游资源指标权重的设立,可使整个评价过程在定性指导下定量比例尽可能大,从而得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点是通过人们较易进行的两两相互辨别而达到整体比较的目的,一般可以分为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和评价因子层。评价因子层是最基本的层次,指标的权重和分值计算从该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进行。

图4-1为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采用了保继刚(1996)《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中建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因子权重,其主要思路如下:

(1)将旅游资源评价分成若干层,构成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

(2)邀请专家以填表方式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等评判级别,分别以1,3,5,7,9或其倒数作为量化标准,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间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项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判断,经计算,排出最后的结果。

(3)最后根据其权重排序,按权重赋予各个因素分值,得到表4-2。

利用该表可以用一定的给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分项评价打分,得到综合结果。

图4-1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体系

表4-2评价因子权重表

2.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征询法,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数学家赫尔默和达尔奇(OlafHehner和Dakky)首先提出并投入应用。主要方式是,通过问卷的形式集中一些专家的意见(一般为20~50人),通过沟通—统计—再沟通—再统计,直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被集中确定为止。利用特尔菲法对评价综合层、评价因素层和评价因子层三个层次中的具体资源价值体现,邀请专家进行评分,据此计算出各层内部之间的权重值作为评价参数;在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模型中,合理地确定各评价层中评价指标权重系数是衡量一个评价模型优劣的关键。

将特尔菲法引入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是使旅游地评价由定性转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中,运用特尔菲法获取资料,最后能相对客观、有效地确立各评价因子权重。由于特尔菲法相对来说比较省时间、省财力、省人力,可靠性高,各国在旅游地评价、开发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方法。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农林、气象、地质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模糊推理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各相关因子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为每一个等级赋一个初值。最后,对区域景点或景区进行分项打分,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景点(区)的得分值,由得分的高低评判资源价值的大小。

模糊综合评判法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合理地定量化,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评价方法中存在的评价指标单一、评价过程不合理问题。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化程度较高的浮标方法,已广泛应用到资源与环境条件评价、生态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各个方面。

4.地质旅游资源的计算机评价系统

庞淑英等(2003)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以面向对象的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Delphi软件为开发工具,以Access软件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合理地为地质旅游资源自动评分。

将上述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并运用计算机的辅助,可完成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流程

B. 急!什么是旅游资源定量、定性评价怎么评价

旅游来资源分析中,所自谓定量就是旅游资源近、远期的可组合旅游资源总量(简单理解就是有多少个可组合利用的景点)、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总量、旅游资源的接待能力(总量)、预估的经济收益额度与利润等总量、可开发利用年限等;定性即是旅游资源的类型、基本属性与级别、资源的优劣判断、成长性、开发资源可延展性等。 除了定量与定性之外,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发报告的论证:1、交通条件(道路、公交、机场等)2、市政管网(水、电、气等)是否具备接入条件3、医疗、邮政、银行等市政配套设施的最短距离4、旅游度假资源的可开发范围、扩展范围的经济性与延展性等特点5、自然与气候条件6、可利用与嫁接外部资源的便利性7、地方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当地文化、习俗等8、品牌资源与推广支撑等9、目标客户群体的接受度(消费行为习惯与消费意识、成长性等)10、投资收益分析11、其他 这些是我从事旅游房地产开发多年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不尽之处,请查阅专业书籍与网络行业信息。谢谢!

C. 旅游资源评价及其方法

1.“三大价值”的评估:

三大价值指风景资源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①历史文化价值: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评价历史古迹,要看它的类型、年代、规模和保存状况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例如河北省赵州桥,外观很平常,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其它三桥是潮州湘子桥、山西娘子桥、福建洛阳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较大的历史文物价值。类似这种例子的评价在我国还多得很。如“五岳名山”,“四大佛教圣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中国十大古刹”,“广东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斋),“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我国“文房四宝”(歙砚、徽墨、宣纸、湖笔),我国封建时代“四大书院”(嵩阳、睢阳、白鹿、岳麓),“我国三大民间年画”(潍县杨家埠木板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故宫、沈阳故宫、曲阜孔府),中国“四大回教古寺”(杭州凤凰寺、扬州先鹤寺、泉州清净寺、广州怀圣寺),中国“三大戒台”(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中国“四大铜亭”(昆明、武当山、峨眉山、北京),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运河、灵渠、都江堰),中国“古代四大名船”(沙船、乌船、福船、广船),岭南四大丛林(鼎湖山庆元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中国八大菜系(山东、四川、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福建、安徽),“河北四宝”(赵州桥、沧州石狮子、定州了敌塔、正定大铜佛),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中国三大著名工艺品”(福州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中国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寿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四川广元白花石刻),中国四大碑林(西安碑林、焦山碑林、黄庭坚碑林、闽南碑林),“江南园林三大名石”,中国道教“十大洞天”(王屋山洞、翻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罗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尾山洞、苍括山洞)等等。

除了这些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历史文化古迹外,许多风景名胜区还有不少题记、匾额、楹联、诗画、碑刻等,它们既是观赏的内容,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如岳阳楼,只因宋代范仲淹写了一篇有哲理、有意义的《岳阳楼记》后,使这座江南古楼名扬四海,无人不晓。

可见,古迹的历史意义是评价历史文物价值的主要依据。我国公布的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根据它们的历史意义、文化艺术价值确定的。一般说来越古、越稀少,越珍贵;越出于名家之手,其历史意义越大。

②艺术观赏价值:主要指客体景象艺术特征、地位和意义。自然风景的景象属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其种类愈多,构成的景象也愈加丰富多采。主景、副景的组合,格调和季相的变化,对景象艺术影响极大。若景象中具有奇、绝、古、名等某一特征或数种特征并存,则旅游资源的景象艺术水平就高,反之则低。例如华山以险为绝,泰山以雄为奇,庐山瀑布最著名,峨眉山三大自然景色(日出、云海、宝光),雁荡山四大奇观(峰、瀑、洞、石)和“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瀑布),莫干山三胜(竹胜、云胜、泉胜),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台湾九华山三大奇景(一线悬崖、平沙流水、幽谷垂瀑),阿里山四大美景(林涛、云海、樱花、神木),北京大觉寺六绝(二龙戏珠、辽代古碑、碧韵清石、千年银杏、老藤寄柏、明清玉兰),青海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黄山四绝(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兰屿三宝(蝴蝶兰、海芙蓉、桂圆树),大理风光四绝(苍山白雪、洱海明月、林寨院落的繁花、沁人心脾的下关风),桂林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苏州二绝(园林、水巷),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太原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齐年柏),泰岱旅游区四大特色(泰岱之雄伟、泉城之秀丽、孔府之建筑艺术、崂山之矿泉仙境),济南三胜(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全闽二绝(鼓山、旗山),川中四绝(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浙江海盐二绝(日月并升、海宁观潮),五台三胜(台怀白塔、菩萨顶、佛光寺),佛光寺四绝(建筑、唐塑、壁画、墨迹),小孤山四象(南看象笔、西看象大吊钟、东看象太师椅、北看象腾云驾雾的青龙)等等。此外各地还有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八景等。这些奇、绝、名、胜都是对风景旅游资源艺术景象的高度评价。评价时有三种比较方法值得注意:第一是地方色彩的浓郁程度,即个性的强弱程度;第二是历史感的深浅;第三是艺术性的高低。旅游地学家要善于运用上述原则,确定其艺术观赏级别和价值。

③科学考察价值: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教学上各有什么特点,为科教工作者、科学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现场研究场所。我国有许多旅游资源在世界和中国具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平,获得了中外科学界的赞誉。如北京在旅游资源方面,不仅数量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而且许多是全世界、全国最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据统计,北京居世界第一位的旅游资源有7项,居中国第一位的有42项。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4项,市级165项,县级450多项,清查登记的文物7309项。这些旅游资源,科技价值涉及数十个专业,可供国家从事不同专业的科教工作者作为研究考察的对象。由于这一原因,国内外许多名家对它作了高度的评价,如称其为“中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地球北纬40°地带经历三千年而不衰的都城”、“北京古城设计匀称明朗,是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北京是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北京是世界上最富有魔力的三个城市之一,是记录时代的城市”、“北京是我国旅游资源荟萃之都,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部网络全书,是一座中外难得的历史文化宝库,是世界任何大城市无与伦比的”。古都西安旅游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也很丰富多采。这里从公元前11世纪始建都,先后经西周、秦、汉、西晋、隋、唐等11个朝代,历时长达1100多年,成为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西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历史文化古迹的丰富性。近年在西安附近秦始皇陵发现的兵马俑,规模之大,壮观之举,都是史无前例的,被人们称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世界第八奇迹”。它是研究历史、雕塑、军事、美术的科学园地。

2.三大效益的评估: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风景资源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这种评估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和缩小。因为它是风景区开发可行性的重要条件。社会效益指对人类智力开发、知识储备、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它可以给游人哪些知识、赋予何种美德,这些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环境效益指风景资源的开发,是否会对环境、资源导致破坏。旅游地理学家可以通过综合考察,分析各种利弊条件,对风景区的环境效益作出评估。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在第三章中讲过了,此处就不再赘述。

3.“六大条件”的评估: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的条件基础上。这些条件最重要的是六个方面,即: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地理位置是确定景区开发规模、选择路线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风景的类型和特色。而且影响旅游市场客源。例如位于北纬53°的黑龙江漠河镇,由于太阳高度角在全国最低,冬长夏短或基本无夏的气候条件,使之具有中国独具一格的旅游风景资源,如观赏白夜、极光等,被人们誉为“北极村”、“不夜城”。位于南海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北纬21.5°),因处于南亚热带,一年之内有三季(春、夏、秋)可以进行海水浴,开放时间比我国大连、北戴河长4倍,是我国少有的冬季避寒度假胜地,被人们称为“南方的北戴河”。位于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因交通位置的重要,在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丝绸之路”的要站。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长城关楼、峰火台、古陵墓、摩崖石刻等。在地理环境方面,由于它处于祁连雪峰北面的干旱区,所以在旅游方面可以考虑开发冰川雪景等项目,使之具有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旅游区。

但是,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工作,绝不能只考虑其景观特色。因为旅游景观虽好,而地理位置太偏远,路途交通费用过大,时间过长,也会直接影响旅游客源市场。例如漠河旅游区的观览最佳时间是在夏至前后短暂的几天,游人相对比较集中,但数量不会很多。北海游区,可以长年举办旅游活动,旅游规模和条件比黑龙江漠河要优越,但因离我国最大的客源市场相距甚远,故旅游活动比外国游客进出我国比较方便的广州、海南岛会略逊一筹。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比漠河、北海好,所以到此观光的游客也比较多。以上三地及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比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旅游点的“可进入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一个旅游区景色再美,但交通不便,行程困难,那也很难招徕游客。可见位置和交通条件是评价旅游区开发的首要条件之一。

②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是评价旅游资源又一重要指标。风景名胜固然驰名,但地域组合分散,景点相距遥远,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旅游价值,也影响了它的开发程序。例如桂林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旅游区,就是因为桂林的风景点相对地比较集中,又有漓江环绕,山水组合成浑然一体的风景区,加上可入性条件好,故桂林旅游资源观赏价值高。四川兴文地区,是我国新发现的“石林洞乡”,岩溶风光很美,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景点分散,又缺乏象漓江那样联系各景点的水上交通线,人们从东部地区进入,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旅费,从而影响了它的旅游价值。
……

D. 旅游资源规划如何进行定量分析

实际上资源最好还是定性分析,现在旅游规划里面所谓的定量分析都是忽悠人的,弄个公式什么的讲得天花乱坠把人忽悠住了就行,没有科学性可言。

E. 旅游环境评价有什么特点

(1 )美学质量评价
2奇特性:
3美感度:
4完整性:
5自然性:
6 丰富度:
(2)科学价值评价

一般指是否具有地质、地理典型性,奇特性,生态系统代表性,珍稀物种等,

从而能成为科学考察物件或能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

科学价值可根据其在世界范围、国家级别或地区层次上的重要性进行记分、

评价。
(3)生态学价值评价

这个指标体系考察了生物的量(如植被盖度)和多样性(如

物种)两类表徵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山岳型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或

从人类的功利性出发,景观资源评价还可包括诸如涵养水分,削减洪水或

调节水文、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等区域性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一个水源林区

或国家森林公园的称谓比一般的游乐区命名更能吸引游客,说明人们尊重实用性

功能,具有功利性价值取向。成为江河源头的山岳,其生态学价值较高。
(4)文化价值评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充分说明文化之对於景观价
文化价值评价可采用历史久远性、历史意义、知名度、文化内涵、遗迹多样

性和丰富度、现实意义等指标进行评价。如有留存的题刻等遗迹,其文

化价值一般会更高,更值得保护。
(5)景点丰度与密度评价

景点丰度和密度是表徵山岳景观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徵的。丰度是指

景观的多样性,如一个旅游地可能有险峰、幽谷、瀑布、名泉、危崖、巨石,有

特色的生态系统,奇树、奇花或季节性花景、树景,有深山古寺或名人遗迹等等,

这就是景观的多样性,具有的景点类型越多,其景点丰度就越高。

景点密度高,游客可 在有限的时间和地域内观赏更多的景观,得到更多的满足,於是此景观地也就具 有较大的吸引力。
(6)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或游客容量不仅决定于风景旅游地的景点规模与容量,还决定

於其环境容量和旅游设施建设情况。由於保持景观整体性和自然真实性的要

求,旅游设施建设必须控制在最低水平,防止出现自然景观区人工化、城市化和

商业化倾向。因此,一处风景区必有一个适度的旅游容量和最大的旅游承载

能力,超过适度旅游容量就会降低旅蝣质量,使旅客不能尽兴,不能深入领略

风景的神韵。超过了最大承载能力,就会出现严重的拥挤、堵塞,甚至发生事故。
(7)区位条件

风景的区位条件对风景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决定著景区的发展方向和 建设规模。

一般的旅游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资源型、客源型和混合型。

资源型旅游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吸引力大,但距发达的大城市和客源市

场较远,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素质不高,因而旅游商

品成本高,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客源型旅游地位於发达的大城市及其附近,旅游资源需求量大,供给相对不

足,旅游地利用率高,甚至客满为患,旅游业经济效益高。如北戴河、泰山就处

於这样的区位上。

混合型是指属於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的旅游地,这类旅游区面临著合理规划,

全方位改进与提高的任务。

区位条件主要受交通费用和旅游时间的限制。
山岳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景观资源是一种公益性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因而一处景观资源的美

与不美,好与不好,价值高低,常常需要得到公众的认可,现在,常采用公众投

票的方法来确定国家或某个地方最出色的风景名胜地。查阅报刊和书籍记载,统

计影视上出现的频率,也是一种风景名胜地综合价值评定的参考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评价法,

例如,有人曾利用层次分析法拟定了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图1),可供山

岳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参考。

F.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特点及由此而产生的质和量的差异、对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进行的科学划分。包括确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空间结构、数量和质量等级、开发潜力和开发条件。其目的在于确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

按评价客体的不同分为:①资源本身的评价。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医疗价值、体育价值等),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②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③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其理论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评价方法分为两类:①经验分析法。在大量调查、考察的基础上,凭经验进行评价;②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数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加权,基本公式如右上图。即评价值为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ai分别加权后的数值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给定量评价带来许多困难,纯粹的定量评价往往带有机械性,而单纯的定性评价包含主观成份,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出科学评价。

G.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的方法为

定性评价方法的特点:简便易行,但主观性较强,结果较抽象,难以反映资源价内值之间的局部容差别,应用效果不好。定量评价方法的特点:较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简洁、准确,应用效果好。但操作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有些关联因子难以量化,也带有主观色彩,影响量化的准确度。

希望能帮到你!觉得可以请采纳!谢谢

H.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定性评价方法的特点:简便易行,但主观性较强,结果较抽象,难以反映资源价值之回间的局部差别,应用答效果不好。定量评价方法的特点:较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简洁、准确,应用效果好。但操作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有些关联因子难以量化,也带有主观色彩,影响量化的准确度。

I. 旅游资源评价的因子有哪些

学过,自然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有质量的指标,而且有数量的要求。

山岳风景资源主要用於旅游业,因而不仅要评价其美学质量,而且经常需要评价

其规模大小、承载能力、区位关系(与其他景观资源的匹配性、互利性、与市场

——观景旅游者群体的距离等),以及可达性(可进入性)等。
要对一处资源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1 )美学质量评价
2奇特性:
3美感度:
4完整性:
5自然性:
6 丰富度:

(2)科学价值评价

一般指是否具有地质、地理典型性,奇特性,生态系统代表性,珍稀物种等,

从而能成为科学考察物件或能作为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

科学价值可根据其在世界范围、国家级别或地区层次上的重要性进行记分、

评价。

(3)生态学价值评价

这个指标体系考察了生物的量(如植被盖度)和多样性(如

物种)两类表徵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山岳型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或

从人类的功利性出发,景观资源评价还可包括诸如涵养水分,削减洪水或

调节水文、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等区域性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一个水源林区

或国家森林公园的称谓比一般的游乐区命名更能吸引游客,说明人们尊重实用性

功能,具有功利性价值取向。成为江河源头的山岳,其生态学价值较高。

(4)文化价值评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充分说明文化之对於景观价
文化价值评价可采用历史久远性、历史意义、知名度、文化内涵、遗迹多样

性和丰富度、现实意义等指标进行评价。如有留存的题刻等遗迹,其文

化价值一般会更高,更值得保护。

(5)景点丰度与密度评价

景点丰度和密度是表徵山岳景观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徵的。丰度是指

景观的多样性,如一个旅游地可能有险峰、幽谷、瀑布、名泉、危崖、巨石,有

特色的生态系统,奇树、奇花或季节性花景、树景,有深山古寺或名人遗迹等等,

这就是景观的多样性,具有的景点类型越多,其景点丰度就越高。

景点密度高,游客可 在有限的时间和地域内观赏更多的景观,得到更多的满足,於是此景观地也就具 有较大的吸引力。

(6)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或游客容量不仅决定于风景旅游地的景点规模与容量,还决定

於其环境容量和旅游设施建设情况。由於保持景观整体性和自然真实性的要

求,旅游设施建设必须控制在最低水平,防止出现自然景观区人工化、城市化和

商业化倾向。因此,一处风景区必有一个适度的旅游容量和最大的旅游承载

能力,超过适度旅游容量就会降低旅蝣质量,使旅客不能尽兴,不能深入领略

风景的神韵。超过了最大承载能力,就会出现严重的拥挤、堵塞,甚至发生事故。

(7)区位条件

风景的区位条件对风景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决定著景区的发展方向和 建设规模。

一般的旅游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资源型、客源型和混合型。

资源型旅游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吸引力大,但距发达的大城市和客源市

场较远,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素质不高,因而旅游商

品成本高,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客源型旅游地位於发达的大城市及其附近,旅游资源需求量大,供给相对不

足,旅游地利用率高,甚至客满为患,旅游业经济效益高。如北戴河、泰山就处

於这样的区位上。

混合型是指属於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的旅游地,这类旅游区面临著合理规划,

全方位改进与提高的任务。

区位条件主要受交通费用和旅游时间的限制。作为一种产业,旅游业的区位

2,2山岳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景观资源是一种公益性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因而一处景观资源的美

与不美,好与不好,价值高低,常常需要得到公众的认可,现在,常采用公众投

票的方法来确定国家或某个地方最出色的风景名胜地。查阅报刊和书籍记载,统

计影视上出现的频率,也是一种风景名胜地综合价值评定的参考方法。

现在大部分有较高价值的景观资源,包括山岳景观,都得到发现和一定程度

的开发利用,而且一部分已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景观资源的级别;国家级、省(直

辖市)级、市级和区县级,甚至还有乡镇规划的旅游景区景点。这些级别本身就

认定了规划风景资源的价值。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评价法,

例如,有人曾利用层次分析法拟定了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树(图1),可供山

岳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参考。

3山岳景观资源评价示例——五龙山风景名胜区建设专案

辽宁省五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丹东市城郊。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丹

东市振安区风景旅游管理局编制了《五龙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委托沈阳市

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例为景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评价,

内容既包括对景观资源的价值评价,也包括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

图1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树(图中数位为评分值)

3.1五龙山gl,景名胜区开发规划概况

五龙山坐落于丹东市北郊,距市区14km。五龙山属千山山脉南出之系末端,

为燕山期岩浆侵入而形成,花岗岩体,地势i匕高南低,最高峰海拔705m,受地

质环境沧桑之变和侵蚀影响,形成险峰高耸、,怪石林立的地貌景观。本区处於东

北亚季风区,受黄海调节,气温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达到1100mm,且多集中於

夏季7~8月份,因而又有河漫滩I、Ⅱ级阶地分布,植物种类丰富。

五龙山风景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有:山岳风景资源、温泉资源、动植物资源、

人文景观等。规划的景区面积56.32km2。

J. 旅游资源的评价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关于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综合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主管部门等各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的不同目的,在不区分评价主体的条件下,我们将其称为主体模糊条件下,可将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知名度
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是与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即历史价值、存在的区位环境和状态、文化与科学内涵、美感强度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一项旅游资源,越和历史上著名人物、重要事件相联系,则其历史价值越高,从而其知名度也会越高;它存在的环境越好,区位优势越大,保存状态越完好,则知名度会越高;旅游资源中文化内涵越丰富,越能代表某一历史阶段的科学成就,知名度越高;而在美感方面,越具有雄、奇、险、秀等特征,吸引力就越大,相对而言知名度也会越高。一些名人故居,从建筑的角度并没有什么特殊,甚至不如很多同类建筑,却因其和名人的关系,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北京的香山,与我国南方很多低山丘陵相比,单从美感方面讲并不及后者,但因为它在首都附近,区位优势大,所以知名度远远超过同类地貌。


2.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很难成为旅游资源,即使是经济效益差的旅游资源,也很难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和这项资源的开发条件、环境容量、适应范围与其他资源组合情况等密切相关的。

开发条件是指该项旅游资源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所处区位条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容量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自身或其所在地,在同一时间所能容纳的合理的旅游者人数;而适应范围是指该项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多大范围的不同地域、年龄、职业、文化素养的旅游者,能开展包括观光游览在内的多少种类的旅游项目,其旅游旺季有多长等情况。


3.社会效益

主要指的是该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表现在人生观、
价值观
、个人行为
、家庭关系
、生活方式、
道德观念、
宗教信仰等方面
。一项旅游资源,如果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能够使旅游者陶冶性情、提高品行道德修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起到寓教于乐和寓教于美的作用,则它的社会效益就是积极的和良好的。反之,就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比如博物馆与赌场的区别,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一项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后,如果是败坏社会风气,有碍社会环境,毒害人们的心灵,即使它的经济价值再高,也要停止对它的经营,把它逐出旅游资源的行列。


4.环境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既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环境。优越的环境已经成为强大的旅游吸引物,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首先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二是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为了开发旅游资源,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基础设施会不断改进,为旅游者服务的生活设施也会增加,从而在客观上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的改善。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对当地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
,主要也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初期对植物的覆盖率破坏最大。随着不断开发,旅游者增多,物种的多样性会下降,抗性弱的物种会消失。旅游活动中如狩猎、垂钓等,甚至是观看,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不良影响。二是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如垃圾污染、交通堵塞
、部分旅游者的高消费和不良个人行为对当地居民心灵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等。

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环境效益的旅游资源,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而且旅游资源所处环境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它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