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文化 » 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現狀調查

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現狀調查

發布時間: 2021-03-01 15:23:18

1. 山西民俗旅遊開發的現狀與對策

一、山西民俗旅遊的開發現狀山西是個文物大省,山西也是旅遊資源大省,其民俗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未充分開發利用,完全是「養在深閨人未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開發的廣度、深度不夠山西是旅遊資源大省,但不是旅遊經濟大省。這種狀況決定了山西旅遊資源大量不合理地被閑置和浪費,影響了山西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山西民俗旅遊資源分布全省各地,且各具特色,目前真正開發的僅晉中的幾個大院,其餘的幾乎沒有得到開發。只有把分散各地的民俗旅遊資源挖掘出來,與當地已成的自然人文景觀相結合,這樣才能解決廣度的問題。不管是開發的還是未開發的民俗旅遊資源,我們都應該挖掘其深層次的東西。例如,山西的婚喪嫁娶別具一格,在旅遊當中就可以體現,而且還要全盤端出來,把真正獨特的地方特色讓遊客能體會到、感受到,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還有山西的刺綉、草編等手工藝品只流傳於民間,沒有打入市場,這都是開發廣度、深度不夠的表現。宣傳的力度不夠宣傳對旅遊業是至關重要的,民俗旅遊尤其要借重宣傳。由於民俗所具有的地方性、民間性,當地民俗不易為外人所知。宣傳滯後會使山西民俗旅遊資源不為人道,使山西民俗旅遊資源得不到開發利用,影響山西旅遊業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加大對民俗旅遊的宣傳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參與到山西的民俗旅遊中來。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民俗旅遊也是一種文化旅遊,文化旅遊要長盛不衰,關鍵在於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如江蘇無錫市華西村開發江南水鄉特色的民俗旅遊、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潑水節活動等,它們創意新穎,文化內涵突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了旅遊業發展的後勁,山西民俗旅遊資源項項獨特,我們在開發民俗旅遊時應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要讓遊客在親身觀賞、實際體驗中感受到山西古老而獨特的民俗文化。思想觀念不解放有著豐富、深刻文化內涵的眾多民俗旅遊資源沒有得到開發,主要是山西人的思想觀念不解放。比如手工藝品(刺綉、剪紙、草編)、土特產品等都是山西特有的東西,但由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不解放,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資源的可開發性,因此至今沒有打入市場,沒有形成系列產業。山西人思想上不前衛,比較守舊,而且旅遊方面的從業人員觀念落後、服務意識差、水平低等,這些主觀因素嚴重的影響了民俗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承繼性不夠民俗是一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是一種相沿成習的東西。每一處民俗都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但現代文化的沖擊使民俗越來越地方化,許多民俗獨特之處只能在深山鄉村或個別群體中找到,絕大多數地區民俗被同化和大眾化,這對民俗旅遊資源極為不利。如何將經過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相沿成習的民俗文化歷代傳承,在鞏固自己優秀民俗文化傳承的同時,又吸納其它地區先進的民俗文化,不斷的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重視和深思的一個問題。 二、山西民俗旅遊開發的對策思考山西民俗旅遊的開發對於山西旅遊業的發展和山西經濟文化的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展現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和黃土文化,而且可以推進省內外及中外文化交流。山西由於地處北方,人文景觀大都受到旅遊季節的限制,且零散分布,大大削弱了其吸引力,進一步挖掘現有的旅遊資源價值,相對來說非常困難。民俗旅遊資源受季節影響相對較小,分布廣泛而且魅力獨特,開發起來比較容易。同時,由於山西民俗旅遊資源現在還只是淺層次的開發,開發的空間相對較大,使民俗與現有分散旅遊資源相融合,山西的旅遊業就會前途無量。因而,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改變開發觀念,山西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定能形成山西旅遊新的增長點。在具體的開發中,一定要進行巧妙構思和獨特設計,形成山西民俗的特色,為此要遵循以下原則。1、民俗旅遊開發原則保護性原則民俗旅遊資源是人類社會的巨大財富,在開發時,必須以保護為前提。以前也做了許多的工作,如建立了丁村、喬家堡、河邊村三個民俗博物館,把三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特點的民俗風情通過文字的或可視的形式記錄或再現出來。這不僅保存了瀕臨滅跡的古代民俗,而且使遊客能在民俗旅遊中,了解當時的歷史和風情。在今後的開發中,也應始終貫徹這一原則。因地制宜原則民俗旅遊不能跟風模仿,移花接木或造假欺世,應就地取材,挖掘本地區的民俗資源,並展現當地的真實生活。從本地資源著眼加以利用開發,會因其貼切、真實而葆有長久的生命。平中見奇、參與性原則民俗取自生活,追求自然,在朴實無華的外表下藏著豐厚的地方文化內涵和生活的情趣。民俗旅遊最大的優勢就是旅遊者能親身體驗民風民俗,參與民間活動,從而感受濃郁的人情味、鄉土味、文化味,使人回味無窮,而山西旅遊在這方面做的不夠,只能看不能參與,興趣索然,影響了旅遊的效果。鄉土性、古樸性的原則民俗風情具有區域性、傳統性和古樸性的特點。這要求我們在民俗旅遊開發時堅持鄉土性、古樸性的原則。山西的民俗旅遊資源大都與文物古跡聯系在一起,具有濃厚的民間傳統特色和古樸風味,我們的開發一定要傳遞和保持這種特色。功能多樣性原則民俗活動受歲時及其功能的制約,在民間總是作分散的、交替的傳習與重演。由於民俗旅遊是取材於民俗的旅遊活動,而不是民俗的機械重現,因此它要求集中、緊湊而功能多樣。它要讓有限的景區發揮多重的效用,即不受時令、空間的制約,建成一個景緻隨和、因客設項的旅遊基地,並以此顯示一地民俗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常見常新。民俗旅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開展本國的民俗旅遊活動。如何標民族之新、立地方之意來吸引大量旅遊者,已成為各國各地旅遊事業相互競爭的一種有效手段。如香港九龍荔園,為吸引旅遊者特地在燈紅酒綠的十里洋場修建了古風朴朴、古情幽幽的「宋城」,彷彿把旅遊者帶回到十個世紀以前的宋朝京城汴梁。面對活生生的例子,山西的民俗旅遊要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還必須在不斷開發旅遊資源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2、民俗旅遊開發創新思維創新思維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前提,山西民俗旅遊業的發展必須從思想上打破常規,大膽創新。首先打破旅遊淡季無作為的思維,把開發的目光盯住旅遊淡季,依據民俗旅遊的特點,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旅遊項目,再加大宣傳力度,吸引遊客到山西做客。其次要樹立整體思維。山西的民俗旅遊要打破常規,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路,提高遊客的旅遊效率。另外我們應樹立動態旅遊開發思維,多設計一些動態民俗旅遊項目,讓遊客參與其中真正感受民俗旅遊的樂趣。如在一些景點設計規劃「山西美食一條街」,使遊客游覽之餘可品嘗山西獨特的風味小吃;還可推出「民歌比拼賽」等讓遊客親身處於活動中,體驗和再現當時的情境,方式創新山西的民俗旅遊資源豐富多樣,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特色明顯,這種優勢使山西民俗旅遊的開發可以具有多種方式。方式的創新包括旅遊資源的開發方式、旅遊路線設計方式、旅遊內容安排方式等,在旅遊開發方面可以採取國家、集體、個人單獨投資開發或共同投資開發的方式,使旅遊資源盡快成為經濟資源、文化資源。在旅遊線路開發方面可採取多種方式,如山西民俗旅遊,可以形成「丁村-喬家堡-河邊民俗博物館」為中心的線路;山西民居旅遊,可以形成「呂梁窯洞-平陸地窨院-晉商大院」為中心的線路等。科技創新民俗旅遊在大多數人看來,也許沒有多少高科技的內容,但科技創新仍應是民俗旅遊開發的應有之義。民俗旅遊開發的科技創新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民俗旅遊資源本身的科技含量開發,如山西晉商大院古建築,包含著不少科技成分,這種科技成分的挖掘不僅可使旅遊者了解我國古代人民的科技智慧,也可促成我們對中國古代科技的借鑒、吸收和傳承。另一方面,使用現代科技手段,表現或再現中國古代民俗,這對於遊客了解和理解古代民俗,增加旅遊興趣,促進民俗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民俗旅遊已成為旅遊業的一個新領域。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積淀了豐富的、富有特色的民俗,值得我們去挖掘、品評和發揚,因此可以說民俗旅遊是山西旅遊業發展的希望所在,只有加大開發創新力度,民俗旅遊定能成為山西旅遊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2. 南寧市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SWOT分析
【摘 要】 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本文採用SWOT分析法(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分析法)分析了南寧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優劣勢、機會以及威脅,從而認識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明白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對拓展南寧旅遊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開發;SWOT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對中國傳統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認識與重視,旅遊業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點——民俗文化旅遊。所謂民俗是指一個民族地區的人們,在文藝、語言、信仰、服飾、飲食、居住、娛樂、節慶、婚戀、生喪、交通以及生產等方面,民間所特有,並廣泛流行的愛好、風尚、傳統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遊則是指人們以觀賞、了解、領略、參與風土人情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動。民俗作為無形文化資源,在現代旅遊中的價值正日益展現出來,民俗文化旅遊目前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之一。

2003年,廣西制定了邁向旅遊先進省區的發展規劃,橫縣、上林、馬山、隆安、賓陽五縣劃歸南寧,南寧市也提出了「把南寧市建設成富有壯民族特色、南國園林化、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南寧民俗旅遊資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遊的產品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1 旅遊開發優勢(S)

1.1 南寧的區位優勢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環北部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南寧具有「兩近兩沿」的特點。「兩近」:一是近海,距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遠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邊,距中越邊境的東興市、憑祥市不超過230公里。「兩沿」:一是沿線,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鐵路在南寧交匯,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幹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後,1000噸級內河船舶可以從南寧直達港澳。據此,南寧成為廣西旅遊網路體系的重要核心節點,是廣西南部旅遊的中心,也是中國連接東盟的重要的陸路接合部,客觀上具有南聯北引、東西輻射的旅遊集散地功能。

1.2 資源優勢

南寧具有豐富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例如,頂螄山貝丘遺址,1997年發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當時人類遺棄的水類動物、牛、鹿、象等動物的骨骸,並且在頂螄山發現了標志人類文明的石錛和桿欄式建築,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評為全國文化內涵豐富的史前人類生活貝丘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大明山地區有著豐富的龍母文化資源,流傳著別具特色的壯族文化習俗;賓陽的炮龍節、馬山的壯族三聲部民歌、武鳴的壯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寧極富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而且借壯族「三月三」歌圩為原型的南寧民歌藝術節以打造新民歌、弘揚民族文化、擴大中外文化交流的辦節宗旨,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南寧市的一個城市品牌。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現有二百多處;黃氏家族民居是南寧市清朝建築物中保護提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群,從中清朝建築的特點可見一斑,具有較高的人文景觀價值。

1.3 市場優勢

隨著南寧的對外交通條件的改善,境內旅遊熱潮的興起,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影響不斷擴大,選擇來南寧旅遊,體驗異質文化的遊客與日俱增。南寧作為廣西旅遊及東南亞跨國旅遊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顯現,以商務、會展、購物為目標的客源市場不斷擴大。2006年,南寧市全年接待入境遊客超10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超18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在廣西率先突破百億。從南寧穩步增長的遊客數量可以看出,發展南寧的民俗旅遊是有廣闊的市場和客源基礎的。

2 旅遊開發劣勢 (W)

2.1 缺乏旅遊精品

南寧的旅遊資源中並沒有聞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雖然旅遊產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遊精品,從市區到周邊地區都缺乏穩定的旅遊熱線,只有市區的青秀山和動物園、郊區的伊嶺岩、周邊地區的德天瀑布擁有較穩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點遠遠達不到其旅遊閾值。以體驗民風民俗的旅遊景點來說,景區、景點級別相對偏低,規模較小,景點的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旅遊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因此沒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和鮮明的個性特色。長期以來,南寧旅遊建設投入不足,對景區景點建設投入偏低,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缺乏精品景區,已嚴重影響到南寧旅遊的增長後勁,近兩年來南寧入境旅遊市場增速緩慢是這一影響的表現。

2.2 整體開發層次低

目前南寧市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尤其是旅遊資源的利用流於表面化和隨大流,缺乏獨特的文化底蘊。旅遊業是以特色取勝的產業。根據旅遊資源的普查,南寧市擁有眾多文化獨特的旅遊資源,如壯民族風情、頂螄山貝丘遺址、大明山、揚美古鎮等。但這些體現南寧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而且潛力巨大的旅遊資源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南寧的民俗旅遊景點的開發,多處於自然狀態,局限於原有的物質載體范圍,並且由於產品單一,旅遊空間容量小,旅遊活動少,遊客停留時間短暫。很多旅遊產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參與性的活動不多見。而缺乏可參與性無疑使民俗文化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頂螄山貝丘遺址,南寧市惟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內涵、意義和科學價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館相媲美。建立起以頂螄山貝丘遺址為軸心的文化旅遊點,對提升南寧市歷史文化品位,建設文化南寧,促進南寧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至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仍未出台,影響了這一旅遊景點的深入開發。

又如中山路位於南寧新城區外灘附近,是一條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最熱鬧的老街,這里有許多清末、民國時期的古建築。每一個到南寧來的人要品嘗南寧美食,首選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歷史沿襲下來的美食夜市街,不僅南寧人都懂,在全區甚至全國也小有名氣。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紅火,但騎樓老化、電線線路復雜、食品衛生狀況堪憂等問題卻困擾著它。

2.3 部分旅遊資源可開發性不高

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開發不僅要體現壯鄉的民族特色,還應在開發中關注南寧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南寧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原為清朝右江鎮總兵馬盛治的祠堂「回春閣」)、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雷沛鴻故居、梁烈亞故居、孔廟、邕江防洪古堤、新會書院、粵東會館、安徽會館等等。它們是南寧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也是南寧市城市亮點的一個潛在優勢。但作為旅遊資源它們分散在南寧的各大街小巷,規模也小,從民俗資源旅遊開發可行性來說,其可觀性、可娛性和可參與性等條件並不是很充分。它們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間相對比較孤立,難以開發成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線路產品,旅遊資源和產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夠強。

3 旅遊開發機遇(O)

3.1 大旅遊社會氣候的形成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它已滲透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貿餐飲業、市政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進入了大眾化消費的新階段。旅遊已經從社會時尚發展成為社會生活,旅遊支出在社會公眾消費支出所佔的比例也不斷提高,旅遊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國際民俗文化旅遊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少數民族文化旅遊不斷升溫,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假日不斷增多,人們出遊去體驗異質文化、放鬆身心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強烈。這些都將為南寧民俗旅遊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機遇。

3.2 政策的重視

近年來,南寧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旅遊業發展的力度。為保證「十一五」期間南寧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南寧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決定》、《南寧市加快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若干規定》三個配套文件,在人、財、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發展大旅遊,要把南寧建設成為旅遊強市。

為突出「壯鄉首府、綠城生態、會展商務」三大旅遊主題,重點打造旅遊吸引物及以旅遊吸引物為核心依託的旅遊景區點,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拳頭旅遊產品,南寧市政府提出要深度開發壯鄉文化風情旅遊產品,重點開發建設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少數民族生態博物館、劉三姐劇場、東南亞美食街、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飲食、旅遊商品特色、展示壯鄉民俗風情文化,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

3.3 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

隨著「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戰略的推進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快速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框架的逐步構建,為南寧旅遊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尤其是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天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伴隨著中國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成果,是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關系的一座橋梁,更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進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交往的一個平台。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提升了南寧的知名度,更帶動了南寧與東盟區域旅遊的發展。2005年南寧入境旅遊前10名的客源國中,有4個是東盟國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為每年舉辦一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南寧市,將發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條件建設成為面向東盟國家、西南經濟圈和華南經濟圈的區域性國際化的旅遊基地。

4 旅遊開發威脅(T)

4.1 周邊省市旅遊業蓬勃發展,造成南寧客源市場分流

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地位確立以後,各地紛紛出台旅遊發展規劃,挖掘和創造旅遊產品。南寧周邊省旅遊的迅速發展和同類資源的激烈競爭都從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市場廣闊,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的產業。然而,由於各地對旅遊業發展普遍看好,旅遊開發的熱情高漲,這就導致了旅遊業競爭加劇、旅遊業投資風險增大和發展成本提高。盡管南寧的旅遊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總體來講知名度、產品的規模、質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區內外競爭力都不算很強。例如省內的桂林,這幾年不僅繼續大打「山水甲天下」這張王牌,還大力開發民族民俗旅遊資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內涵,對於南寧在同類資源產品開發方面就形成一種競爭態勢。還有雲南的西雙版納、石林以及貴州等地的旅遊資源與廣西又形成省與省之間的競爭。

4.2旅遊人才匱乏

旅遊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修養都要求比較高。目前南寧市旅遊業的從業人員,從旅遊管理部門到旅行社,都存在著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均的嚴重隱患,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要發展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還要對廣西的歷史文化以及南寧本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這方面旅遊人才是十分匱乏的,它極大地阻礙了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另一方面,缺乏戰略性旅遊策劃經營人才,特別是旅遊營銷行家,使南寧市的旅遊營銷、旅遊線路設計、旅遊服務質量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通過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南寧民俗文化旅遊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資源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保存較好,對南寧旅遊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劣勢主要表現在如何深度開發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方面,面臨的機會有人們強烈出遊的願望和要求,政府的對旅遊業高度重視和引導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給南寧旅遊帶來的機遇等;存在的威脅主要有來自省內省外同類旅遊產品的競爭以及旅遊人才匱乏等。通過比較分析,在大環境下,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優勢大於劣勢,機會多於競爭。發展民俗文化旅遊是南寧拓展旅遊業的一種現實選擇。

參考文獻
[1]鍾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鄧永進,薛群慧,趙伯樂.民俗風情旅遊[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
[3]南寧統計年鑒2006[G].南寧:南寧市統計局,2006年9月.

【作者簡介】陳瑤(1979-),女,瑤族,廣西融安人,民俗學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民俗與旅遊。

3.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憑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民俗文化旅遊給予了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旅遊享受,從而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當前旅遊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文旅項目。

民族文化起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現已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構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開發資源,具有相當高的旅遊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的興起,在於其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首先,民俗文化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其次,民俗文化中包含各種獨具特色的娛樂活動,能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促進遊客融入當地民風民俗;最後,民俗文化維系著各民族情感,能夠滿足社會的精神需求,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正因此,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從開發現狀來看,民俗文化旅遊呈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其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國家政策加大對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的傾斜,不斷推動民俗文化旅遊邁向新階段。

其二,形式愈加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國民俗文化旅遊取得顯著成效,表現形式多樣,皮影、剪紙、民歌等內容越來越豐富。

其三,區域旅遊不斷加強合作發展。區域旅遊合作是提升旅遊形象、增強旅遊文化軟實力、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民俗文化旅遊在這點上成效顯著。

盡管近年來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但在開發過程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例如,過度開發問題,對稀缺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再如,商業氣息過重,失去了民俗文化旅遊的原真性,背離了了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初衷,無法實現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資源的目的。除此外,外來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傳統民俗文化遭到嚴重沖擊,甚至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俗特色。

4. 赤峰名人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現狀是怎樣的

目前,赤峰來地區對於名人文自化旅遊資源的利用開發,仍偏重於遼代時期的遺址。赤峰市遼代大遺址群數量眾多,規模宏大,擁有遼初時期都城遼上京、遼鼎盛時期的都城遼中京3處皇帝陵園。但是,經過數年的實地調查研究發現,多處遺存遺跡歷經歷史的風雲變幻和戰火破壞,情況已經實在不容樂觀,也令人感到必須進行搶救性保護與開發利用,並對遼代有關的文化旅遊資源進行整體上的整合與聯合挖掘。赤峰地區對當代名人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如當代名人有著名影視演員斯琴高娃和新生代演藝明星王珞丹,世界第一高人鮑喜順。赤峰對當代名人的開發更多是停留在個人知名度的提升上,對於城市整體的品牌建設力度不大。

5. 中國旅遊資源開發現狀

現狀是:許多旅遊資源已得到了充分的開發與利用,並無形中創造了大量社會財富,目前仍有較大的開發空間(因為有些資源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與科技來輔助的)

6. 談談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旅遊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積累。

7. 通過對旅遊資源的定期調查,可以怎麼掌握旅遊資源的開發現狀

旅遊復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制游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

8.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你先看看這些赴朝旅遊注意事項,其中提到的一些問題,你可以詳加闡述。
一、中朝兩國海關規定:嚴禁攜帶手機、望遠鏡、150mm以上長焦鏡頭的照相機、朝鮮幣及手提電腦等進入朝鮮。
二、中國邊防部門規定:出境當天請攜帶好本人有效身份證原件。
三、中國海關規定:禁止將國家內部文件、內部發行報刊雜志(包括會議期間發的資料)等物品攜帶出境,一經發現責任自負;中國遊客購買朝鮮的煙和酒限量在每人2條煙及2瓶酒。禁止購買朝鮮的虎骨酒、熊膽酒、熊膽粉、安宮牛黃丸等朝鮮製品,否則入境時出現被海關工作人員沒收現象後果由本人自負;中國公民攜帶人民幣的數量限制在2萬元以內,如果超出規定數量請及時向中方領隊申報。
四、中國衛生檢驗檢疫部門規定:禁止在朝鮮購買野生靈芝、羽毛製品、羽毛標本、肉製品罐頭,一經發現衛生檢驗檢疫人員會沒收;嚴禁攜帶朝鮮的土壤、種子、花卉等物品進入中國;在朝鮮如果發生發熱、頭痛、腹瀉、嘔吐等症狀請及時報告中方領隊。
五、在新義州火車站站台和至平壤的沿途上不允許向窗外扔任何紀念品和食品,以免引起朝鮮
人民的誤解,並且沿途絕不允許拍照和攝像,一經發現會沒收客人的照相機,責任自負。
六、在出入中國和朝鮮關口檢查時,要聽從指揮,並且要耐心等待。乘坐新義州——平壤火車,因其為電力牽引火車,經常停電停車,所以會有晚點現象,請諒解並有心理准備,或者自行准備一個小手電筒。
七、我們赴朝旅遊的宗旨是通過民間交往加強中朝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雖然中朝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兩國的國情不同,所以大家對朝鮮政治、經濟狀況不要妄加評論,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特別是朝鮮人民愛戴的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將軍不要加以評論。向金日成主席獻花和照相時要保持嚴肅,不能模仿領袖的姿態照相;在參觀板門店軍事分界線時不要和南朝鮮的士兵打招呼。
八、 在朝鮮旅遊期間嚴禁擅自個別活動,不準探親訪友,旅遊空閑期間不允許擅自進入商店或者老百姓的家。

9. 怎樣開發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旅遊資源

在旅遊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傳統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現代旅遊經濟價值,開內發民俗旅遊資容源的綜合潛力,建立民俗旅遊點,設計民俗旅遊線,規劃民俗旅遊區,不僅僅是旅遊學界和應用民俗學界的共同心聲,也是時代變化的特殊需要和我國旅遊業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