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打造民俗文化旅遊區

打造民俗文化旅遊區

發布時間: 2021-03-16 17:55:53

Ⅰ 地方特色民俗如何打造旅遊產品

中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尤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涌現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物,這些名人和他們的精神一起,已經成為現代中山重要的城市名片。我市旅遊界人士表示,中山旅遊業要創新發展,應該深入發掘名人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蕭潤君是孫中山歷史文化的資深研究者,作為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長,他認為,名人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名人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符號,利用好名人文化資源,是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的重要舉措:「我們中山沒有名山大川,但是中山有名人,中山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批名人,它是中山旅遊的一個亮點,它是我們中山的一個重要人文資源。那麼我們保護好這些資源,有效地利用好這些資源,來打造我們的旅遊品牌。」他表示,在博鰲亞洲論壇2005國際文化產業會議在我市召開的環境下,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利用市場機制來激活中山的名人文化資源,大力宣傳中山名人,開發名人產品,延伸文化產業鏈條,使名人文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作為中山開發人文景觀的成功典範,詹園的成功也為我們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詹園主人黃遠新說,從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選擇一種傳統文化作為立足點正是詹園的成功之舉:「一個旅遊景點一定要有文化內涵,同文化層次相配合,讓這個景點有文化,才有生命力。」 目前,我市正充分利用「中山」這一品牌,一體化規劃建設「翠亨名人文化村」等景點,力爭形成集嶺南文化、名人文化、華僑文化、民俗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體系,從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並富於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化旅遊品牌。

Ⅱ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憑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民俗文化旅遊給予了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旅遊享受,從而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當前旅遊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文旅項目。

民族文化起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現已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構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開發資源,具有相當高的旅遊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的興起,在於其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首先,民俗文化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其次,民俗文化中包含各種獨具特色的娛樂活動,能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促進遊客融入當地民風民俗;最後,民俗文化維系著各民族情感,能夠滿足社會的精神需求,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正因此,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從開發現狀來看,民俗文化旅遊呈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其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國家政策加大對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的傾斜,不斷推動民俗文化旅遊邁向新階段。

其二,形式愈加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國民俗文化旅遊取得顯著成效,表現形式多樣,皮影、剪紙、民歌等內容越來越豐富。

其三,區域旅遊不斷加強合作發展。區域旅遊合作是提升旅遊形象、增強旅遊文化軟實力、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民俗文化旅遊在這點上成效顯著。

盡管近年來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但在開發過程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例如,過度開發問題,對稀缺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再如,商業氣息過重,失去了民俗文化旅遊的原真性,背離了了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初衷,無法實現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資源的目的。除此外,外來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傳統民俗文化遭到嚴重沖擊,甚至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俗特色。

Ⅲ 民俗文化怎樣與鄉村旅遊規劃相結合

民俗文復化與鄉村旅遊制規劃相結合,可以考慮規劃成民俗風情小鎮,像貴州梵凈山儺儀風情小鎮那樣,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挖掘了貴州銅仁地區的「儺文化」這種特有的古老文化,將它與梵凈山的神秘聯系起來,打造出一個以儺文化為主題的旅遊度假小鎮,其物業主要以商鋪、客棧、酒店為主。也有珍藏梵凈山珍惜野生動植物標本的珍惜動植物博物館等文化參與、娛樂體驗設施。通過提煉和演藝儺文化中積極向上的部分,轉變形成大眾類的旅遊產品。同時發掘貴州地區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點綴其中,形成一個滿足遊客住宿、餐飲、娛樂體驗、文化參與的大眾遊憩場

Ⅳ 內蒙古將重點打造歷史民俗特色旅遊線路

內蒙古將依託自然資源,重點建設呼倫貝爾森林草原游、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版錫林郭勒大草原—權元上都遺址世界遺產游、京津「後花園」避暑游、現代草原文化游、黃河「幾」字灣大漠風情游、阿拉善大漠胡楊游、陰山岩畫游、長城徒步游等線路。
內蒙古將依託特色歷史文化,打造萬里茶道國際合作之旅、蒙元文化尋根之旅、匈奴文化探秘之旅、神秘鮮卑溯源之旅、契丹遼文化之旅、紅色印跡之旅等文化旅遊線路;依託民族民俗文化,打造草原馬道、那達慕風情、感受蒙古音樂、服裝服飾研究等體驗旅遊線路。
內蒙古將依託健康養生文化,打造蒙中醫康體旅遊線路;依託工業、生態、歷史等景區的科普教育功能,打造企業文化參觀游、生態文化科考游、歷史文化博覽游等研學旅遊線路。
內蒙古擁有遼闊的草原、森林和沙漠,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草原、沙漠、森林、邊境、民族風情、歷史文化遺跡等特色旅遊項目

Ⅳ 為什麼要發展民俗文化旅遊

因為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可以傳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文明、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國家、地區綜合競爭力。

Ⅵ 如何利用民俗文化為旅遊添彩

旅遊文化化,這不只是為旅遊增添些「文化」味道,而可以說貫穿在旅遊「版食宿行游購娛」的全過程權之中,甚至也運用於旅遊產品開發與營銷的整個階段,比如藉助於王勃的《滕王閣序》而使滕王閣名滿天下,這從某種意義上看就是文學作品以其傳播性強的特點而發揮著營銷的功能,就當下很多人是因為這首詩詞才去滕王閣觀光攬勝,文學符號遠遠超越文本意義

Ⅶ 民俗文化類型的項目怎麼進行旅遊開發,既保護民俗文化又達到客觀收益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解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採取積極措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確認、立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承傳和振興」,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使之得以現實延續和發展,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發揚光大。近年來,人們開始意識到民俗文化消失的速度在逐年加快,隨著一些身懷絕技的老人的離去,有些傳統的東西也便與世長辭,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中心一直以來在研究怎樣在旅遊規劃中保護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
讓我來看看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做的貴州儺文化商業休閑度假區的規劃
1、「國際旅遊目的地」的概念——高視野、高理念
貴州省整體旅遊發展,對銅仁提出的要求是要建設「國際旅遊城市」,而作為銅仁地區最為有代表性的旅遊資源——梵凈山,必然要以「國際級的旅遊景區」為目標。因此,本項目聯動梵凈山,整體的打造目標是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展開。「國際旅遊目的地」是梵凈山旅遊發展的目標,也是貫穿整個項目的打造理念。
2、「大梵凈山旅遊」的概念——與梵凈山捆綁式的發展思路
梵凈山是生態王國和佛教名山,其中構建佛教名山以及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需要山上山下同時出彩,聯合項目地與現有的梵凈山觀光區域,形成「大梵凈山旅遊」的概念。形成山上觀光,山下休閑,山上聽禪悟性,山下康體養生,山上感受生態王國,山下體驗文化小鎮。。。。。。
3、「梵凈山•休閑時代」的概念——與山上觀光旅遊形式的完美互動
目前,梵凈山旅遊,多以觀光為主。山上從生態保護和環保的角度考慮,不宜設立過多的旅遊產品。山上的核心是生態保護與佛教觀光、參拜,山下的核心是打造「大梵凈山文化休閑圈」,即:通過對梵凈山佛教文化的挖掘,結合本土民俗文化特色和地方資源環境,構建以梵凈山為核心的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民俗體驗、親水游樂等產品體系,實現梵凈山觀光+休閑的互動發展模式。這也預示著「梵凈山休閑旅遊時代」的來臨!
山合水易的專家認為,民俗文化的特質在於它是一種「活態」文化,保護傳統民俗文化的根本辦法,就是使其在人、群體、社會中得以現實延續和發展。因此,在旅遊規劃為民俗文化的傳承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傳統民俗文化繼續保持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中,使景區即達到應有的效益,也使中國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自然傳承,發揚光大。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網站

Ⅷ 如何提升景區民俗文化

民俗旅遊以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方風貌為內容,把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建築、版飲食、起權居、服飾、娛樂、民間工藝等融為一體,展現在旅遊者面前。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民俗文化之燦爛,為世人驚嘆和嚮往。民俗旅遊正是展現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旅遊者可以綜觀我國民族文化的機體,親自觀察、體驗我國民族文化的形態、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
旅遊藉助民俗文化而發展,民俗文化同樣可以藉助旅遊而交流傳播。民俗旅遊直接展示了民族的社會生活:各民族社會生產中所使用的特殊的器物用具、社會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品,等等。他們都有著有形的具體鮮明形態特徵,為旅遊者提供了直接的行為模式。在民俗旅遊過程中,除了有形的社會生活方式能被人接受外,眾多的習俗活動都能使旅遊者在觀賞和參與的時候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傣族的潑水節、瑤族的盤王節、壯族的三月三、侗族的花炮節、蒙古族的那達慕等等。

Ⅸ 民俗文化怎樣與鄉村旅遊規劃相結合

民俗文化與鄉村旅遊規劃相結合,可以考慮規劃成民俗風情小鎮,像貴州梵凈山儺儀風情回小鎮那答樣,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挖掘了貴州銅仁地區的「儺文化」這種特有的古老文化,將它與梵凈山的神秘聯系起來,打造出一個以儺文化為主題的旅遊度假小鎮,其物業主要以商鋪、客棧、酒店為主。也有珍藏梵凈山珍惜野生動植物標本的珍惜動植物博物館等文化參與、娛樂體驗設施。通過提煉和演藝儺文化中積極向上的部分,轉變形成大眾類的旅遊產品。同時發掘貴州地區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點綴其中,形成一個滿足遊客住宿、餐飲、娛樂體驗、文化參與的大眾遊憩場

Ⅹ 民俗文化村與傳統旅遊景區區別對待

旅遊業是一門兼具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等多種功能的新興經濟產業,在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市場需求、增加勞動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並成為一些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便、偏僻落後地方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旅遊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因為旅遊活動大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旅遊者來說,他們進行旅遊主要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參觀重要的歷史古跡,欣賞自然美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購買有特殊含義的紀念品、工藝品和禮物,品嘗精美的佳食,進行度假或有益於自身事業和學習的探訪等,這些大都是一種文化生活方式的消費,是一種文化旅遊。旅遊活動中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和旅遊資源的文化意義直接相關,可以說,旅遊資源對於旅遊者來說,主要是一種能夠滿足其心理需求的文化意義上的存在。在中國旅遊業中,那些代表不同文化內涵的名勝古跡大都成為旅遊熱點。一般也說,每個地區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尚習俗和風土人情,這些都是地區特質的重要表現形態,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各地區的各個生活層面,最能顯示一個民風特點和文化風貌的當屬本地區或本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尚習俗。民俗文化中強烈的地域性和民間性,體現了一個地區生活方式、心理素質的積淀,也是該地區特色最直接、最真實的表現。由於民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傳承行、集體性等特點,所以民俗旅遊可以說是探求傳統特色審美價值的最佳形式。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由於它滿足了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因而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來華美國遊客中主要目標是欣賞名勝古跡的佔26%,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風士人情最感興趣的卻達56.7%。目前,無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民俗旅遊均已蓬勃發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館」通過仿照當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園組成的「移民村」,再現了幾百年前歐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勞動和風俗習慣;象牙海岸利用其獨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現其傳統文化,還舉辦了全國舞蹈節;突尼西亞根據西方遊客喜歡獵奇的心理,利用本國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跡、山洞住宅、民族服飾和車馬遊玩等民俗文化來發展旅遊業,已成為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中的旅遊大國。在我國,也有許多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成功範例,比如,1991年,深圳就開發了民俗文化村,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雲南民俗旅遊的開發,也為雲南省成為旅遊大省立下了汗馬功勞;山西晉中民俗旅遊讓我們在游覽的同時了解了晉商發展的軌跡,……這些都體現出了在現代旅遊業發展中對民俗文化的重視。在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過程中,除了對其本身文化價值的重視之外筆者認為,還應考慮以下的一些問題:一、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民俗文化的開發必將干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沖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徵,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徵,從而影響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現象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業已出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的現代生活,大多數民俗文化形態逐漸淡出入們的生活,成了人們逐漸遺忘的角落,民俗發展後繼無人,青黃不接,許多已經面臨斷線的危險。還有一些民俗旅遊村落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掌握傳統的民俗技藝的人也逐漸減少。近期,河南大學做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他們組織了一個民俗文化考察團,沿黃河流域先後走訪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和商丘等地,在調查中他們發現,「沿黃」民俗文化的現狀十分令人擔憂。許多人認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傳統落後的東西,又由於民俗文化的經濟效益在許多地區未被發掘,所以在城市裡,除了有一些公園會定期組織一些民俗節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戲等民俗藝術,目前僅僅有少數老年藝人會表演,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滅絕。不難想像,長此以往,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消失殆盡。盡管我們知道,民俗是發展變化的,同時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成分,但我們在旅遊開發工作中還是應當盡可能的做到,在認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盡量真實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態的一面。我們應當認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無法實現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民俗文化是一個涵蓋非常廣泛的社會文化構成,它以民間文化和風俗為主體,包括了生產與生活習俗、娛樂競技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禮儀制度習俗、民間文藝等,其內容非常龐雜聿富,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做到對開發對象的了解,並精心選擇開發內容。當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與客源地文化習俗差異越大,越能夠產生吸引力,所以,在選擇開發項目時,應主重有特色的部分三、開發效益的問題作為一項產業的旅遊業,其開發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作為旅遊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民俗旅遊的開發又有它自身的復雜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經濟效益,要通過吃、住、行、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顧賺錢,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遊因商業氣息過濃而影響文化內涵的體現,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才是我們進行旅遊開發的長遠之計。在民俗旅遊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首先應當選擇恰當的經營管理制度,其次應注重開發地區的區位特徵。民俗文化的旅遊開發應慎選區位,注重開發區域的可進入性和環境狀況,盡量依託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規模都比較大的城市,使景點構成產品組合,優化投資效果。四、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組合狀況首先,要處理好單一景點與成片的旅遊區之間的關系。一個孤立景點的市場吸引力不大,可進入性也不強,應盡量組合成旅遊線路進行開發。其次,要開發一個理想的民俗文化旅遊勝地,應做到文化、鄉情、景觀三者的和諧統一,這樣才能使遊客從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鄉情,使旅遊活動更豐富、更真實、更有意義。最後,旅遊購物也是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部分。旅遊購物是旅遊消費中最有彈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遊中,由於民俗旅遊商品能夠較好的滿足遊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現當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開發是大有可為的。大力發展具有紀念性、工藝性和實用性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濃厚的旅遊商品、食品、服飾和工藝品應當是民俗旅遊開發的一個重點項目。傳統產品要鞏固,新產品要大膽開發,這些必將為民俗旅遊開發的成功提供強大的支持。總之,民俗旅遊可以說是當代旅遊業發展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將以它那傳統、神秘、迷人的風姿為我們展現中華民族的深厚的又化內涵,作為一名旅遊工作者,我們應當使它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