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團游開發 » 敦煌宮旅遊區

敦煌宮旅遊區

發布時間: 2021-03-01 18:47:24

⑴ 去敦煌旅遊的線路如何安排

D1:西寧出復發、大通老制爺山、黑泉水庫、大阪山觀景台、門源青石嘴圓山觀花台、崗什卡雪峰、祁連大草原、祁連山脈、扁都峽、明樂、張掖。(宿:張掖)
D2:張掖七彩丹霞、酒泉、嘉峪關莞城、懸壁長城、第一墩。(宿:嘉峪關市 )
D3:嘉峪關、瓜州、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宿:敦煌)
D4:敦煌、玉門關、河倉城、漢長城、雅丹地質公園、阿克塞(翻越阿爾金山)、大柴旦。(宿:大柴旦)
D5:大柴旦、德令哈市、茶卡鹽湖、翻越橡皮山(海拔3817米)、青海湖黑馬河。(宿:黑馬河湖邊)
D6:黑馬河、151基地青海湖、倒淌河、日月山、黃源峽谷、西寧。

⑵ 敦煌最值得去的六大旅遊景點,你去過幾個了

月牙泉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抱,長約150米,寬約50米,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在鳴沙山下,景區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葯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於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

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地處敦煌西200千米處,分布區長寬各10千米,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長200~300米。又名三隴沙的地名始見於漢代,位置在古玉門關外,絲綢之路北線由此通過。三隴沙雅丹地貌,其走向與盛行的西北風向垂直,而與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門關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區,因其怪異特點,故有魔鬼城。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位於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千米。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敦煌古城的建築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玉門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111年左右。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於敦煌城西北90千米處戈壁灘中。關城為正方形,黃土壘就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的城牆保存完好,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面積633平方米,西北各開一門。

陽關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千米外的陽關鎮境內,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陽關名揚千古。

三危山

三危山旅遊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千米處。三危山東西數十里,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雲三危」。三危山古代又稱碑羽山、神羽山,從敦煌綠洲看,隱三峰崇之,如危欲墜,而得名三危。敦煌人稱三危山為坐鎮敦煌第一山,清代敦煌八景將三危山列為敦煌第一景,稱做「危峰東峙」。三危山為敦煌第一聖境,在地方誌中被列為敦煌八景之首,曰:「危峰東屹」。

⑶ 敦煌都有什麼景點

敦煌有: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西晉墓、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陽關、玉門關、河倉城、雅丹魔鬼城、漢長城、。

1、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⑷ 敦煌旅遊景點有哪些

1、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版發現,坐落在河西走權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2、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陽關,玉門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現在的漢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3、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鳴沙山、月牙泉與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嚮往的旅遊勝地。

⑸ 敦煌旅遊景點

敦煌出名的就是莫高窟,如果真正了解敦煌,在那裡呆上一兩個月也不算多。但目專前的旅遊到了敦煌也就安排半天屬,買了160元/人的門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指定路線,參觀其中指定的幾個洞窟,也就2、3小時,走馬觀花都談不上。
另外敦煌的鳴沙山與月牙泉,安排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游覽,包括看沙漠風景、騎駱駝、滑沙、玩沙漠摩托等等。
去敦煌時間比較長,特意到那裡遊玩不怎麼值得。建議沿途遊玩,一路玩到敦煌。假設從東部或中部城市出發,可先到蘭州,再一路游覽過去:
1,蘭州坐西行的列車,沿途的金昌、武威、張掖幾個歷史文化古城,都可下來游覽半天左右
2,嘉峪關是前往敦煌的必經之地,參觀嘉峪關的關城、懸臂長城
3,在嘉峪關坐汽車去敦煌,沿途是千里荒無人煙的戈壁,很讓人震撼。坐在車上觀看,本身就是一種體驗。
4,嘉峪關到敦煌的途中有陽關、玉門關、瓜州等有名的古城,但可游覽的地方不多,可放棄。瓜州的瓜果特別甜,汽車停站時可買些鮮果、果脯等。

⑹ 敦煌有那幾個旅遊地方

敦煌以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為主,包括沙漠奇景——鳴沙山和月牙泉,絲路重關玉門關和陽關,漢長城及烽燧,漢代儲備軍糧遺址河倉城、沙州故城、敦煌古城,漢武帝得天馬的渥窪池等名勝古跡,敦煌以及藏有研究「絲綢之路」文物資料的敦煌市博物館。 莫高窟亦稱千佛洞,距敦煌縣城敦煌25公里,位於鳴沙山東面的崖壁上,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西元366年),距今約一千六百多年。在1,600公尺長的崖壁上,重重疊疊,櫛次鱗比,上下相連,形成規模宏偉的石敦煌窟群,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到隋、唐、五代、宋、元、西夏等十個朝代的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公尺以上,彩塑2,000尊以上,是現存世界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莫高窟的壁畫,除佛教的內容之外,也有大量反映當時勞動生產的場景,例如漁獵、耕作、營造、運輸、推敦煌磨、舂米、制陶;也有生產交通工具如車船、農具、紡車、織機等;有亭台樓閣、城池宮殿、塔寺店鋪、橋梁水榭等古建築,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生活,以及敦煌敦煌地方的歷敦煌史、各民族的歷史和佛教史跡,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提供了寶貴的形象資料。在浩如煙海敦煌的壁畫中,最多、最成功的形象要數「飛天」,從四壁到窟頂,可謂「有龕皆成佛,無壁不飛天」。如果把壁敦煌畫排列起來,可綿延四十餘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畫廊。 鳴沙山是敦煌旅遊區的主要景點,是沙漠中的奇景。鳴沙山,又名神沙山,距敦煌市敦煌區南約五公里,全山系積沙而成,連綿起伏,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最高峰250公尺,山峰陡峭,山樑酷似刀刃,山坡呈水波狀的沙紋。沙有紅、黃、綠、白和黑五敦煌種色彩。赤足攀登沙山,進一步退半步,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吃力地爬上山頂,可一覽浩瀚沙海的壯觀景色。然後從山頂向下滑落,人體帶沙流,發出一片隆隆的響聲,故名鳴敦煌沙山。史書記載:在晴朗的天氣下,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人們稱這種景觀為「沙嶺晴鳴」。 月牙泉猶如一彎新月般的清泉,盪漾於沙山環抱之中。據《敦煌縣志》記載,月牙泉「經歷古今,沙填不滿」,「雖遇烈風而泉不為沙掩蓋」,其所以沙流淹敦煌沒不了泉水,是因為泉水四周敦煌的沙山,南北高,東西低,地下水多從西山口入,東山口出。風隨山轉,從東南口吹入,急旋上升,挾帶細沙,飛上山頭,又從西北山口吹出。這種特定的長年風向造成了砂礫敦煌上升和泉如月狀的情敦煌景。泉內水草叢生,清澈見底,碧波盪漾,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傳說泉內產敦煌有鐵背魚、七星草,吃了可長壽,因此,月牙泉又有「葯泉」之稱。 西千佛洞位於敦煌市35公里處,在莫高窟以西,也屬敦煌藝術的一部分,洞敦煌窟鑿於沿途崖壁上,開鑿年月無從查考,據推測,基本上與莫高窟同時期。現存古窟16個,其中1-3窟為唐窟;4-8窟為魏窟;16窟為晚唐窟。其敦煌他多已倒塌,壁畫也剝蝕不清。 安西榆林窟亦稱萬佛峽,位於安西縣西南75公里的祁連山谷中,距敦煌市約50公里。為敦煌藝術的一部分,和敦煌莫高窟並稱為姐妹窟。該窟創建年代也無從考證,據其時代背景及洞窟形敦煌制來看,應不晚於莫高窟。從現存壁畫風格、遊人題記榜題結銜斷定,在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及繪塑。該窟開鑿在榆林河兩岸的礫石上,東岩30窟,西岩11窟,東西岩相距一百多公尺。現有主洞窟41個,壁畫1,000平方公尺以上,彩塑100尊以上。周圍的零散洞窟還有水峽口石窟、東千佛石窟、昌馬石窟、紅口子石窟、鹼泉河石窟、旱峽石窟等,均為榆林窟的分支部分。壁畫有場面宏偉、金碧輝煌的巨幅經變畫,有形象生動的單一佛象,數量繁敦煌多的珍禽異獸、奇花異草敦煌,有耕獲、嫁娶、宴飲、奕棋、釀酒、冶鐵、音樂、舞蹈等畫面。牆壁下方和通道敦煌中間,繪有供養人像和題名結銜。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里,玉門關在敦煌市西北88公里處,為漢代絲綢之路南北兩道上的重要關隘。自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以來,成為中外交流鎖鑰之地。唐朝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之渙《出塞》詩中:「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既寫出當時兩關的情景,又使兩關名聲大振。陽關在玉門關以南,故敦煌城已難尋覓,只在敦煌一座紅色的敦煌礫石山峰上,直立一個古代的烽火台。遺址地面上沒有殘壁斷垣,只是沙丘之間露有板結地面,敦煌有牆基的痕跡。登台敦煌南望,有一片凹地,人稱「古墓灘」,可以撿到石器時代的碎瓦殘片。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玉經此運入中原,故得名。玉門關遺址,是一座四垣保存完整的黃膠土夯築的方形小城堡,西、北兩牆各有一門,敦煌因牆土剝落形如土洞。現殘存面積約600平方公尺,敦煌城牆東西長24.5公尺,敦煌南北寬26.4公尺,敦煌殘高9.7公尺,城牆上寬3.7公尺,城頂四周有1.3公尺寬的走道,城內東南角有一條83公分寬的馬道。周圍尚有敦煌營壘、敦煌炮台、敦煌古塔等遺址。從敦煌玉門關城堡向西北了1晾望,敦煌漢長城遺址和現存的敦煌烽燧清晰可見。 敦煌白馬塔位於敦煌故城址內部,是為敦煌紀念著名佛教高僧鳩摩羅什敦煌所騎的白馬而修建的。塔有9層,高12公尺,直徑約7公尺。建築結構為土坯壘砌,中有立柱,外面塗以草泥、石灰。敦煌最底層呈八角形,用條敦煌磚包砌,每角面為三公尺,第2-4層為折角重疊形。第5層下有突出乳釘,環繞一周。上為敦煌仰蓮花瓣。第6層為覆缽形、塔身。敦煌第7層為相輪形。最上面敦煌為六用形的坡剎盤,每角掛風鈴一隻。 鎖陽城位於敦煌安西縣東南約五十公里敦煌的疏勒河敦煌流域中部,是酒泉通敦煌古道上的一座邊城,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小敦煌說《薛仁貴征西》中的寒江關、青龍關、卡房子、朱崔關、雞爪關等都敦煌是鎖陽城周圍的重要關卡,至今廣傳薛家的故事。鎖陽城原名為「苦峪城」,後來敦煌因唐朝名將薛仁敦煌貴征西時在這里受困,在糧盡援絕之時用當地盛產的鎖陽充飢,解救了將士的生命,故改名為「鎖陽城」。鎖陽敦煌城由東西兩個長方形的主城組成,城敦煌高約9公尺,寬約5公尺,均以泥土築就。西城面積約16.5萬千方公尺,東城約1.7萬千方公尺。西城有西、北敦煌兩門,約15公尺寬,城邊有小道崎嶇蜿蜒可達城頭。登樓遠眺,古城遺址歷歷敦煌在目,城外廓牆斷敦煌續隱現,廓外烽燧、箭台和瞭望塔連綿數里。城牆上城堡、炮台、鹿角、擂台斷續殘存。城內建築物盪然無存,但斷壁殘垣,時有時無,炭堆瓦爍卻堆積敦煌如丘。這些積炭傳說是當年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兵駐鎖陽時炊灶的遺址和鑄造兵器所用。

⑺ 敦煌的旅遊景點都有哪些

1、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餘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

2、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鳴沙山,古稱神沙山、沙角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整個山體由油潤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覺腳下的沙子會鳴鳴作響,雖深一腳淺一腳,前進一步後退半步,爬山異常艱難,但仍感樂趣無窮。我一鼓足作氣爬上頂峰。此時,頓覺勁風夾著細沙,朝身襲來,鳴聲不絕於耳,身後留下的腳印很快便消失了。據說,狂風起時,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人體下墜,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平日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的日落景觀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嘆為觀止。月牙泉長約300餘米,寬約50米,被鳴沙山四周環抱,泉邊白楊亭亭玉立,泉內游魚悠閑戲水,泉水呈淺蘭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夢一般的迷。千百年來不為四周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堪稱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稱奇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