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漢字

湘西漢字

發布時間: 2021-01-10 17:18:31

① 少數民族文字

民族名稱 使用文字的名稱
蒙古族 傳統蒙文、托忒文
藏族 藏文
維吾爾族 維吾爾老文內字容、維吾爾新文字
苗族 老苗文、黔東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東北苗文(後4種為新創)
彝族 爨文、規范彝文
壯族 方塊壯字
朝鮮族 朝鮮文
白族 老白文
哈薩克族 哈薩克老文字、哈薩克新文字
傣族 老傣仂文、新傣仂文、老傣那文、新傣那文、傣綳文、金平、傣文
僳僳族 老僳僳文(大寫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格框式拼音文字、表音的音節文字)、新僳僳文
拉祜族 拉祜文
水族 水書
納西族 東巴文、哥巴文、瑪麗薩文
景頗族 景頗文、載瓦文(新創)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文
錫伯族 錫伯文
俄羅斯族 俄文

② 湖湘民系的民系語言文字

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楚語支,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臨近湖南的重慶市和廣西部分地區;是湖南省四大方言(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家語)之一,四川、重慶一帶橫直喊她做「老湖廣話」。以長沙話和雙峰話(湘鄉話)為代表。 內部支系
根據最新的中國方言地圖集,湘語分為五隻方言片。長益片:長沙-益陽片,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一隻方言片。
衡州片:衡陽-衡東片,位於衡陽一帶。
婁邵片:婁底-邵陽片,原先送喊得做「老湘語」,是湘語中間特色最為純正、最不接近官話的一隻方言片。研究上也有主張拆開個只片做兩塊:婁漣片跟噠祁邵片。前者是婁底-漣源片,後者是祁陽-邵陽片。
永全片:永州-全州片。全州位於廣西桂林,是省外湘語的代表。
辰漵片:辰溪-漵浦片。位於湘西。靠近西南官話地區。
此外,侸四川的達縣、陝西的安康等地阿有零星的湘語分布。
湘語又可以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新湘語主要流行於長沙和湘北,受官話方言和贛方言的影響比較大。老湘語分布在衡陽、雙峰一帶,受外部方言影響較小。新老湘語之間互通程度較低。總體來看,官話方言中的西南官話由於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湘方言的極大影響,而新湘語在形成過程中也受到了官話較大的影響,所以西南官話與新湘語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人也主張把新湘語劃入官話。但相當多的人持反對意見,認為新湘語與西南官話有許多明顯的區別,比如前者較完整地保留了入聲調(後者分布的大部分區域都無入聲),前者古濁音字今雖清音化,但仍是不送氣音。兩者有一定的互通程度只是說明西南方言是「南方化」的官話。事實上,說新湘語的人往往較容易聽懂西南官話,而說西南官話的人聽懂新湘語還存在著相當明顯的困難。但是由於湖南東南部多山所以在群山包圍著一些縣城,當地的方言基本保持在一種初融和狀態,而且這些散居在山區的人是來自中原地區,因為數次的南遷帶來了北方方言的部分特點,在這得以保留。 「女書」又叫做「女字」,當地人叫做「長腳蚊(長腳文)」,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是漢語方言的音節文字。它起源和主要流行的地域是中國南部的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所以又叫做「江永女書」。以前還通過女性婚嫁外地,擴展到附近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中。女書的使用者主要是漢族婦女,也有當地一些放棄瑤語只用漢語的平地瑤婦女使用。女書靠母親傳給女兒,老人傳給少年的自然方式,一代代傳下來。「女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也是中國語言生活中的一個奇特現象。女書,嚴格講應稱為「女字」,即婦女文字,是一套奇特的漢字。它不僅符號形體奇特,記錄的語言奇特,標記語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區、社會功能和傳承歷史也很奇特。女書流行在湖南省江永縣瀟水流域,至今仍在一些高齡婦女中使用。關於女書的起源,當地有幾種說 其中之一說:自古以來,江永瀟水流域的婦女喜歡聚在一起紡織布綉花。她們不能上學讀書,學習男字(她們稱方塊漢字為男字),為了把自己的苦難經歷記下來,她們便在織布綉花圖案的基礎上,共同創造了這種文字。女書脫胎於方塊漢字,是方塊漢字的變異。經過研究,女書基本單字共有1700多個,其中借源於漢字而造的佔80%,暫不明來歷的自製字僅佔20%。女書字的外觀形體呈長菱形的「多」字式體勢,右上高左下低。斜體修長,秀麗清癯。乍看上去,好似甲骨文,又有許多眼熟的漢字痕跡。女書所記錄的語言是一種流行在江永一帶的漢語土話。與漢字是表意文字不同,女書則是一種單音節音符字的表音文字。女書是當地鄉村婦女,特別是中老年婦女的文化工具。女書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基本用於創作女書作品、記錄女歌,一般為七言詩體唱本。每篇長的可達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幾十字。女書作品一般書寫在精製手寫本、扇面、布帕、紙片上。
女書具有文字學、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因而被國內外學者嘆為「一個驚人的發現」、「中國文字史上的奇跡」。

③ 教我幾句湖南湘西的常用方言 要苗語的

湘西方言(Ghaob Xongb;Xiangxi),又名「東部方言」或「紅苗」; 西部土語 [mmr] 東部土語 [muq] 黔東方言(Hmub;Qiandong),又名「中部方言」或「黑苗」; 北部土語 [hea] 南部土語 [hms] 東部土語 [hmq]語言特徵語音方面 ,苗語聲母多,韻母少。除黔東方言外,有帶鼻冠音的塞音、塞擦音聲母,如mp、mph、n堭、n堭h、nt、nth等。只有一個鼻音韻尾,接前母音時讀-n,接後母音時讀-嬜,沒有塞音韻尾。有和漢語相同的聲調系統。古苗語分平、上、去、入四聲。現在除羅泊河次方言外,四聲因古聲母的清、濁各分化為陰、陽兩調,分化以後又有合並現象,例如湘西方言西部土語,陰入並入陰上,陽入並入陽上。語法方面,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作謂語的動詞後。 詞性 名詞作領屬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作限制性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代名詞、數量片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指示詞、形容詞、動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多數地區表示"好"、"壞"、"舊"的形容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前);狀詞非常豐富,其作用是修飾形容詞和動詞,表示速度、響聲、狀態、顏色、味道,狀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後。詞彙方面,單音節詞較多,多音節的單純詞很少。有極為豐富的四音格結構,其中有的是詞,有的是片語。有相當多的漢語借詞。苗族在歷史上沒有本族文字。1905年,英國傳教士S.柏格理與苗族人士楊雅各等為滇東北次方言創制了一種拼音文字,通稱柏格理苗文。1956年根據苗語方言差別較大的情況,創制了湘西、黔東、川黔滇3種方言文字並改革了滇東北的柏格理苗文。4種苗文都採用26個拉丁字母。寮國、泰國的傳教士也曾為當地苗族創制了一種拉丁字母式的苗文。 編輯本段特徵分類 一苗語是苗族人語言的統 苗族稱,屬於苗瑤語族的苗語支。苗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主要分支:1、湘西方言, 2、黔東方言,3、川黔滇方言。當中以川黔滇方言最為復雜,可以分成19種不同的方言:以下為苗語的三個主要分支:湘西方言(GhaobXongb;Xiangxi),又名「東部方言」或「紅苗」;西部土語[mmr];東部土語[muq];黔東方言(Hmub;Qiandong),又名「中部方言」或「黑苗」;北部土語[hea];南部土語[hms];東部土語[hmq];川黔滇方言(Hmongb或Hmaob;Chuanqiandian),又名「西部方言」;滇東北次方言(Hmong,NortheasternDian)[hmd],又名「威寧苗」;羅泊河次方言(Hmong,Luopohe)[hml];重安江次方言(Hmong,Chong'anjiang)[hmj];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語(HmongNjua)[blu];第二土語(HmongDaw)[mww];貴陽次方言;北部土語(Hmong,NorthernGuiyang)[huj];西部土語(Hmong,SouthwesternGuiyang)[hmg];南部土語(Hmong,SouthernGuiyang)[hmy];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語(Hmong,NorthernHuishui)[hmi];西南土語(Hmong,SouthwesternHuishui)[hmh];中部土語(Hmong,CentralHuishui)[hmc];東部土語(Hmong,EasternHuishui)[hme];麻山次方言;中部土語(Hmong,CentralMashan)[hmm];北部土語(Hmong,NorthernMashan)[hmp];西部土語(Hmong,WesternMashan)[hmw];南部土語(Hmong,SouthernMashan)[hma] 編輯本段花垣苗語 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東部方言中的西部次方言,具體又分為東部土語和西部土語兩種。東部土語主要在長樂一帶,其餘均屬西部土語。兩種土語在語法、詞彙上基本相同,語音差別較大。 花垣苗族語言,大致分為四種腔調,即吉衛腔(花垣大部)、雅酉腔、排碧腔、長樂腔。1956年,國家批准《苗語方案》,以吉衛語音為標准 苗族音。苗語拼音方法與漢語拼音大體一致,字詞和讀音不同,直接採用兩種拼音位比漢語多,共有聲母49個,韻母35個。有6個音調,用6個字母表示,比漢字多兩個。 另外,在美國有十多萬苗族語言人口,他們講的主要是一種混合型的川黔滇方言。他們有自己的字母及拼寫規則,與中國通用的近似,但不相容。這里主要講述的是在中國使用的拼寫方式。 編輯本段苗語音韻 苗語 現時對苗語的音韻研究,很大程度都是根據GolstonandYang2001的研究。 聲母 聲調 苗語的聲調在不同的方言亦有不同的變化,而普遍都有6-8個不同的聲調。中國通用的聲調記號與美國的有所差異,兩者並不兼容。以下為中國採用的調號 對任何語言進行語法分析,可以育三種依據:一是形態,二是功能,三是意義。現代苗語的形態變化雖然比漢語多,但是就苗語本身而言,形態變化在整個語法體系中所佔比重很小,因此不能單純以形態為准來分疥苗語語法。而功能和意義兩項,如果僅僅取其中之一做標准,也會在確定語法單位資格和確定句法成分關系時遇到困難。如果把三種依據置於同等地位,這些困難仍然不可避免。根據苗語的實際,本書在語法分標上以功能為主要依據,以意義和形態為次要依據,從而確定各種語法單位(語、詞、片語、句子)的界線,確定各種句法成分之間的關系,建立起苗語語法學體系。進行語法分析,第一著就是要確定語法單位。根據「功能意義形態」的標准,把話語材料分成大大小小的片段,其中最小的、有意義的片段,就是最小的語法單位,叫做語素。概括地說,語素是最小的、說得出的、有意義的話語片段,是最小的語音棚語義的結合體。 苗族苗語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苗語的音節只有一千多個,而語素的數量比音節約數量多得多,原因是有同音的語素存在。有些語是雙音節的,有一些語素音節多於兩個。特別是音澤的多音贊借誦,進入苗語以後,每個音節純粹起記音的作用,就造成了多音節的語素,如在漢語里算兩個語素,在苗語里只能視為一個語素,在漢語里算三個語素,衣苗語里也R能看做一個語素。 所有的詞那是由梧累形成的。一個沼累朗宙沿顧例,竅鎳在於它能否獨立活動。下列三種情況,都算獨立活動. 一種情況是能夠單說,每一個語素都能單說,所以都是詞。一種情況是能夠替換,由一個語素形成的詞叫做單純詞;由兩個以上語索形成的詞叫做合成詞。單純詞有單音的,也有復音的。合成周當然都是復音的。有些語素既能單獨形成詞,又能與別的語案一起構成詞,這樣的語素叫做自由語素。有些語素不能單獨形成詞,只能與別的語素一起構成詞,這樣的語素叫做貓附語素。在苗語里,自由語素在詞申的位置多半是不固定的,因此,稱為不定位語素。描附語素在詞中的位置多半是固定的,因。此,稱為定位語素。

④ 苗族是否有自己的漢字,具體叫什麼字體

苗族過去有語言沒文字。當然,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後來失傳,這些傳說現在已難於考證。20世紀初,在貴州威寧石門坎地區傳教的英國人坡拉德(Samuel Pollard 漢名柏格里)同苗、漢知識分子楊雅各、張武等人一道,使用部分拉丁字母和一些記音符號,以石門坎苗語為標准音,創制了一種拼音文字,稱為「坡拉字母苗文」(俗稱老苗文)。
民國初年,英國傳教士胡托(M.H.Hutton)在黔東南爐山縣(今凱里市)旁海鎮傳教時,以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民國七年(1918年)公布的國語注音字母為基礎,以旁海苗語為標准音,創制了一種「注音字母苗文」。
此外,石板塘、石啟貴、龍紹華等一些苗族學者也創制了不同類型的苗文。
清末民初,湘西苗族詩人石板塘運用「六書」的造字規律,借用漢字偏旁,創制了一種「方塊字形苗文」。
抗日戰爭時期,乾城(今吉首)苗族學者石啟貴運用阿拉伯字母,以乾城苗語為基礎,創制了一種「速記苗文」。同一時期,貴州松桃苗族教師龍紹華在貴陽任教時,運用國際音標編寫了東部方言的苗文課本。但是,這些苗文在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能得到普及和推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大苗族人民強烈要求創制文字。黨和國家非常關心苗族的文字問題,曾先後幾次派工作組和工作隊調查苗語。1952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央民族學院曾派工作組到貴州對苗語進行初步調查。1955年5月,中國科學院和中央民族學院組成苗語調查組在貴州、雲南、廣西進行了七個月的調查。1956年5月至9月,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對全國苗語進行了大規模的深入調查,全隊120多人分成東路、中路、西路、黔中南四個分隊和海南小組,調查了貴州、湖南、雲南、廣西、四川、湖北和海南七省區的苗語。這些調查,為苗語方言、次方言、土語的劃分和苗文的創立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經過充分准備,苗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於1956年10月31日至11月7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285名代表參加了討論會。中共貴州省委第一書記、省長周林致開幕詞。中央民委文教司副司長、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尹育然,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隊長馬學良,貴州省副省長歐百川等先後在會上作報告。
會議根據調查材料,將苗語初步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滇東北四個方言(後將滇東北方言改為西部方言的一個次方言)。會議認為,由於苗語方言復雜,雖然各方言在語法上基本一致,但在語音、詞彙上差異很大,要給苗族創立一種文字是不可能的,因此決定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方言各創立一種文字,對滇東北方言原有文字進行改革。這次會議的召開,是苗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苗文的誕生,結束了苗族人民長期以來沒有本民族文字的歷史。
當然,苗族發布教散,與其它民族雜居現象很多,許多人已經不使用了。

⑤ 湘西古韻用空心字寫

湘西古韻

古韻指以《詩經》為主的先秦兩漢韻文的韻。這些韻,從早就內有人發現有些不大順口容,到宋代,有葉音說:凡字用到韻文里,可以按不同的上下文隨便改變平時的念法,好叫它順嘴。漢語音韻學術語,以《詩經》為主的中國先秦兩漢韻文的韻。傳統音韻學關於古韻的研究,主要成就在於古韻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詩經》韻字和《說文解字》的諧聲偏旁,兼及先秦兩漢韻文、重文、異文通假、讀若、音訓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聯《詩經》韻字,歸納韻部。然後根據諧聲關系,擴大韻部范圍,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韻系統,並將漢字分別歸入各韻部。

⑥ 湖南湘西的古老姓氏和家族有哪些

湘西來苗族姓氏就有仡熊、仡鬻、自仡顓、仡菜、仡愷、仡鯀、仡羋(十二支)、仡沙、仡顴、仡軻等,習慣稱為五宗七族;歷代封建王朝賜漢姓有吳、龍、廖、石、麻、田、楊、賀、包、唐、白、王、劉、李、張等共148種。

在大湘西歷史久遠且至今仍有有影響里的家族有八個彭、田、向、覃、龍、石、麻、隆。此八大家族。

⑦ 湖南話ya(二聲)娘即爸媽,ya漢字怎樣寫

這個字應該寫作「爺」,在湖南話里爺(湘西口音yá)娘就是爹娘的意思。這跟木蘭詩里的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是一樣的叫法。詩中的爺娘也是爹娘的意思。

⑧ 苗族的文字怎麼寫

苗族在歷史上沒有本族文字。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8)湘西漢字擴展閱讀:

苗族的活動

1、趕年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

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與或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

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的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與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需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經常被騙。

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節這一天作為本身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⑨ 苗族有文字嗎

苗族有文字,但是未能流傳或推行。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與漢字可能同源,後來失傳,但無法考證。

20世紀初,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一些外國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制了一些苗文。

但是這些苗文因種種條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眾中推行。

《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易暴露於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東南亞苗族使用法國傳教士發明的一種拉丁拼音苗文,後來逐漸發展為「國際苗文」。

(9)湘西漢字擴展閱讀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主要通行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北的松桃苗族自治縣,湖北的恩施、宣恩、來鳳、鶴峰和重慶的秀山、酉陽、彭水等縣,分5種土語。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的靖州、會同等縣,貴州安順地區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分5種土語。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於貴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以及雲南全省,分8種土語。

此外,還有部分苗族操漢語、侗語、瑤語、布依語、壯語等其他民族語言。苗語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語盡管存在著一些差異,但相通部分仍佔60%以上。

⑩ 湖南湘西的古老姓氏和家族有哪些

湘西苗族姓氏就有仡抄熊、仡鬻、仡顓、仡菜、仡愷、仡鯀、仡羋(十二支)、仡沙、仡顴、仡軻等,習慣稱為五宗七族;歷代封建王朝賜漢姓有吳、龍、廖、石、麻、田、楊、賀、包、唐、白、王、劉、李、張等共148種。

在大湘西歷史久遠且至今仍有有影響里的家族有八個彭、田、向、覃、龍、石、麻、隆。此八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