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城旅遊 » 湘西苗族麻

湘西苗族麻

發布時間: 2021-03-07 03:12:35

❶ 我喜歡上了一個湘西苗族姑娘,請問交往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看這姑娘老家,如果已經現代化了,基本上沒特別要注意的,真碰到啥事兒,她也會提醒你,當地人也能理解你;如果她還是比較苗族,家族還是比較封建,注意的就特別多。

❷ 湘西一帶苗族情蠱咒語是什麼

一根棍一寸長,二廂情二滋長。三拍肩三笑喜,四手牽四眼連。天會老人不老,一版見迷心跟到權老。

施情蠱者拍女子肩膀時,心中默念咒語:

一拍中邪,二拍著魔,三拍乖乖跟我走回家。

————情蠱實為密技,斷不全術示人;外相點滴流露,博眾望尊而已;天地人因足備,方可迷魂成事,亦如醫者醫人,未可盡信其能。

❸ 有誰知道湘西.貴州松桃縣等苗族聚居地有:歐麻:二氏。但身份證仍使用麻的苗族兄弟姐妹:

真不好意思,我還真不知道

❹ 湘西苗族的圖騰是什麼

熊!

國內苗族從其自稱中就有呼騰命名的遺跡。如湘西苗族(東部方言)自稱為「仡熊仡鬻」,說明苗族先民的圖騰為熊,為熊氏族。據漢族歷史記載結合苗族歷史傳說和出土文物證明,湘西苗族在古代是以仡熊鬻為主體,融合三苗、盤瓠等部落,構成湘西苗族的原始初民。由於地域廣大,人數眾多,其自稱各不相同,有「仡熊仡鬻」、「仡索仡棘」、「仡庸仡爨」、「仡貓(讀獁)仡狗」等。仡貓後來被放於崇山而變南蠻,仡狗在武王伐紂後與南蠻中的仡芊結合,組成楚族。這四個古代部落部族,歷史上被稱為「苗民」,或被概稱於「南蠻」、「黔中蠻」、「武陵蠻」、「五溪蠻」、「滿眾」、「婁中蠻」、「澧中蠻」、「西溪蠻」、「黔陽蠻」、「辰州蠻」之中②。以上全指居住於湖南西部的苗族集團。現今湘西苗族服飾仍有圖騰物的遺跡,如龍頭皺紋手圈、龍頭耳環、鳳凰銀發髻簪、銀花蝴蝶髻簪等等,婦女衣在胸部、袖口、褲口等處均綉有龍、鳳、蝶、爨等花紋圖案,連綉花圍腰也稱圍腰顓和圍腰熊。此外,還有昆蟲圖騰。苗族《楓木歌》說:從蝴蝶生出的蛋孵出了苗族的祖先和其他動物。這就表明,苗族中的蝴蝶圖騰是比其他動物圖騰高一級的圖騰③。以上說明,苗族亦是一個曾以動植物為圖騰名稱的民族。
圖騰和姓氏有著密切而直接的聯系。中國俗語「百家姓」其實何止百姓,據閻福卿等人統計,中國有姓氏5730個④。湘西苗族姓氏就有仡熊、仡鬻、仡顓、仡菜、仡愷、仡鯀、仡羋(十二支)、仡沙、仡顴、仡軻等,習慣稱為五宗七族;歷代封建王朝賜漢姓有吳、龍、廖、石、麻、田、楊、賀、包、唐、白、王、劉、李、張等共148種⑤。初民時代的呼騰名稱即是現代人說的所謂「姓」。我國古代的學者對姓氏和圖騰的關系極為關注,《說文》雲:「姓,人所生也。」《白虎通、姓名篇》日:「姓,生也,人年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論衡、詰術篇》謂:「古者,因生以賜姓,因其所生賜之姓也。若夏吞薏茨而生,則姓茨氏。商吞燕予而生,則姓予氏。周履歷大人跡,則姬氏其立名也。」他們認為的「姓」就是「生人之物」。也就是指現代人說的「圖騰」。現把湖南湘西境內苗族的五宗七族,演變情況簡述如下:
甲、仡削(Ghob Xot)、禾弄(Ghob Hlongb)。此系屬於吳姓,居住在今吉首市所屬坪壟、犁口嘴、三岔坪、地嶺坡及鳳凰縣阿拉營、鴨堡寨、暴木營、沙坪一帶為多。
乙、仡篾(Ghob Miel)。此系屬於龍姓,居住在今吉首市岩板橋、排補兄、古丈縣九龍洞、鳳凰縣總兵營、花垣縣排達一帶為多。
丙、仡瓜(Ghob Ghueas)。此系屬於石姓及廖姓。因廖、石兩姓古時相傳原是同支系的,故漢姓異而苗姓血系同,所以現今廖姓同石姓均無開親之例。石姓以花垣縣芷耳寨、排臘以及保靖縣之翁科、大岩,吉首市之排幫為多。廖姓以鳳凰之廖家沖一帶為多。
丁、仡卡(Ghob Khad)。此系屬於時姓,又謂小石。但時姓不知何故,又有改為石姓者,所以今寫成石姓。故有石姓與石姓開親之說,其實他們雙方的信教及所安地樓之方位均屬不同,在苗族中一向可以辨別,毫無疑義。外縣之人有不知石姓是兩姓者,往往誤傳同姓結婚,以為笑談,皆非議也。此姓以吉首市之大伯沖、瞿家莊、大興寨、小興寨、亂岩灘、矮寨沿河一帶為最多。禾卡還生麻姓。鳳凰縣之邊區、林栗、課家、花垣縣之衛城較多,其他各地俱有。麻姓亦有叫禾流。
戊、仡扁(Ghob Biant)。此系屬於隆姓,俗稱小隆。近代不知何故,有寫成龍姓者。花垣、保靖、吉首、鳳凰、古丈之邊境均有之。
以上為湘西苗族五大姓之系別。
己、仡枷(Ghob Kheat)。此系屬於楊姓。吉首市之中阿嶺、寨陽、矮板、陽孟寨、洞上、排補兄一帶極多。
庚、仡萊(Ghob Lel)。此系屬於田姓。花垣縣之麻栗場、衛城較多,其他縣亦有。⑥
加上此兩系,謂之七大系。從上述支系我們至少可以窺探出幾點苗族原始姓氏的遺跡。首先是湘西苗族先民是以圖騰為群體的名稱;其次有固定的宗族支系且不多不雜;再其次是當今的分布情況仍以宗族為村寨或生活點。青一色的姓氏為一村寨的不勝枚舉遍及湘西苗鄉。如「楊家寨」、「石賓寨」、「麻家寨」等。據調查。花垣縣吉衛鎮葫蘆坪,現住居民118戶,其中麻姓89戶,龍姓22戶,石姓2戶,洪姓3戶,彭姓(漢族)1戶,鄧姓(漢族)1戶。麻姓中有5戶不同支系外,其餘84戶全是果賀(GhotHob賀太公)和果片(GhotPianb片太公)的予孫。據說他倆是兄弟,於近200年前從吉衛臘乙遷來的。22戶龍姓中,由4個不同的宗支組成,分別從貴州省松桃縣那茅坨、柔焦(RoubJol)和本鄉的過水寨、涼帽寨先後遷入,時間約數十年到百年。其他姓遷入時間不長,彭姓屬解放後移居戶。
生活在黔東南的苗族,自稱「夏鬧」(Cnab Naof),據傳元代以前,這里的苗族沒有賜漢姓,只是以子父連名的形式代代相傳,且至今仍然如此。這種形式是:子連父、父連祖、祖連曾祖,逐代往上掛連。直至其源。例如舟溪吳姓現在有據可尋就掛了25代,每代按20年計算、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以上苗姓均寓含著各自的圖騰對象,只是現今難以一一破釋而已。總之,圖騰是姓氏產生的基礎,姓氏是圖騰發展中的產物,它體現了人類發展的歷史軌跡。

❺ 湘西苗族都有什麼風俗

湘西苗族的風俗習慣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苗族在服飾、圖騰、節慶、婚嫁、飲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一、服 飾 苗族的服飾款式多樣,工藝獨特,其款式 多達130餘種以上,而且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苗族女裝。其製作工藝有挑花、刺綉、蠟染、織花、鑲花等,多用百褶裙式樣。苗族女性原本都是穿裙的,自清代以來湘西、湘西南及黔東少部分地區苗族女性已改穿褲裝。苗族以各種銀飾為主要佩飾,這構成了苗族身體佩飾的一大特色。 二、圖騰 提起苗族的圖騰,人們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楓樹。楓樹在湘西的方言中有「媽媽」的意思,因此也可以說楓樹是苗族的「母親樹」。這也反映出苗族先民以楓樹為圖騰的歷史,在湘西永順縣的一個苗家村口,有一棵代代相傳的大楓樹,這里的人逢年過節都會祭拜這棵楓樹。 三、節 慶 湘西苗族的節慶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趕年場、趕清明、櫻桃會、跳香會、趕秋、看龍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由於內容太多,我們只介紹其中兩個: 1.趕年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異常熱鬧。 2.櫻桃會:苗山多櫻桃樹,每當春季櫻桃成熟之時,苗族青年男女便相約聚會在櫻桃林中唱山歌,進行社交活動。以花垣縣和保靖縣一些苗寨最為盛行。 四 、苗族婚俗 多數苗族地區婚姻自主程度較高,以對歌的形式談戀愛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於民族色彩的風俗。苗族青年結婚的年齡一般在16~20歲之間,在婚姻選擇上,同宗族或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優先,不同輩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間也基本上不通婚。苗族婚姻大都是當事人自主婚姻,其締結方式可分為自主自由式、說合自由式和說合古典式三種。 五、飲食 苗族大多數地區主食大米或玉米,輔以麥子、高粱、薯類、大豆等,同時糯米食品很受苗族人喜愛。副食主要有各種蔬菜瓜果以及家禽家畜和魚。苗族人普遍喜食酸辣味道,家裡有各種酸菜、腌菜。 苗族喜飲酒,以酒解除疲勞,以酒示敬,以酒祭祖,以酒待客,以酒傳情,以酒表喜慶,以酒烘染氣氛,有著豐富的情趣盎然的敬酒和飲酒風俗。 六、禁忌: 1.不要隨便踩別人家的門檻。 2.到苗族家裡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腳架,不要坐正堂主位(神龕方向)。 3.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隨便吹口哨(召鬼)。

❻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湘0871Al瀘溪縣李家田鋁土礦

湘0872Au古丈縣岩排溪金礦

湘0873Cu古丈縣妙溪銅礦

湘0874Cu瀘溪縣上堡銅礦

湘0875Cu-Au-Ag瀘溪縣浦市銅金銀礦

湘0876Fe永順縣桃子溪鐵礦

湘0877Hg保靖縣水銀廠汞礦

湘0878Hg鳳凰縣茶田白崖壁汞礦

湘0879Hg鳳凰縣茶田茶田汞礦

湘0880Hg鳳凰縣茶田寸金坪汞礦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湘0881Hg鳳凰縣茶田江寨汞礦

湘0882Hg鳳凰縣茶田井水灣汞礦

湘0883Hg鳳凰縣茶田李家坡汞礦

湘0884Hg鳳凰縣茶田牛豆坪汞礦

湘0885Hg鳳凰縣茶田亭子關汞礦

湘0886Hg鳳凰縣猴子坪汞礦

湘0887Mn鳳凰縣杜夜錳礦

湘0888Mn古丈縣爛泥田錳礦

湘0889Mn古丈縣龍家寨錳礦

湘0890Mn古丈縣牛角山錳礦

湘0891Mn花垣縣民樂錳礦

湘0892Mn-V鳳凰縣塘坨錳釩礦

湘0893Mn-磷古丈縣河蓬錳磷礦

湘0894Ni-Mo永順縣干溪灣鎳鉬礦

湘0895Pb-Zn花垣縣小排吾鉛鋅礦

湘0896Pb-Zn花垣縣漁塘寨鉛鋅礦

湘0897Pb-Zn龍山縣卸甲寨鉛鋅礦

湘0898Pb-Zn永順縣卡家湖鉛鋅礦

湘0899Pb-Zn永順縣卡西湖鉛鋅礦

湘0900Pb-Zn-Cd鳳凰縣桐木槿鉛鋅礦

湘0901Pb-Zn-Cd花垣縣李梅鉛鋅礦

湘0902Pb-Zn-硫鐵礦鳳凰縣鉛鋅硫鐵礦

湘0903V鳳凰縣東方紅紅岩坡釩礦

湘0904V古丈縣岩頭寨釩礦

湘0905V永順縣朗溪釩礦

湘0906V-石煤瀘溪縣潮地釩石煤礦

湘0907Zn-Hg鳳凰縣茶田茶樹喇汞礦

湘0908Zn-Hg鳳凰縣茶田頭坡腦汞鋅礦

湘0909Zn-Sb鳳凰縣千工牛鋅銻礦

湘0910白雲岩(冶金用)保靖縣麻元洞冶金用白雲岩礦

湘0911大理石(飾面用)永順縣吊井岩飾面用大理石礦

湘0912地熱(井)古丈縣萬岩地熱

湘0913地熱(井)龍山縣小井地熱

湘0914滑石保靖縣卡棚滑石礦

湘0915灰岩(建材石料用)瀘溪縣文啟躍建築用灰岩礦

湘0916灰岩(水泥用)鳳凰縣忙略水泥用灰岩礦

湘0917灰岩(水泥用)古丈縣德物華水泥用灰岩礦

湘0918灰岩(水泥用)古丈縣河西水泥用灰岩礦

湘0919灰岩(水泥用)吉首市觀音山水泥用灰岩礦

湘0920灰岩(水泥用)吉首市雙塘水泥用灰岩礦

湘0921磷瀘溪縣浦市磷礦

湘0922磷瀘溪縣洗溪磷礦

湘0923硫-磷古丈縣天平界硫-磷礦

湘0924煤保靖縣卡棚煤礦

湘0925煤龍山縣洛塔煤礦

湘0926煤龍山縣猛必煤礦汝池河井田

湘0927煤龍山縣猛必煤礦上游井田

湘0928煤永順縣官壩煤礦

湘0929煤永順縣龍家寨煤礦

湘0930煤永順縣龍家寨煤礦海角溪井田

湘0931煤永順縣龍家寨煤礦野寨灣井田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湘0932黏土(水泥配料用)吉首市大坳水泥用黏土礦

湘0933砂岩(水泥配料用)古丈縣唐家坪水泥用砂岩礦

湘0934陶瓷土龍山縣白羊陶瓷土礦

湘0935溫泉龍山縣雞屎塘溫泉

湘0936溫泉龍山縣熱水坑溫泉

湘0937溫泉龍山縣砂打溝溫泉

湘0938溫泉龍山縣上村溫泉

湘0939溫泉永順縣不二門溫泉

湘0940溫泉永順縣麻陽溫泉

❼ 湘西的苗族是什麼苗

按語言大致分是三種,湘西方言苗族,黔東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
其中也可以細分。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苗族自稱果雄,舊時稱紅苗,因為女性會穿紅色百褶裙,男性在腰間系紅絲帶,清朝時期,受到滿族服飾的影響現在沒有這種服飾了。湘西方言內部分為東部土語和西部土語,東部土語苗族居住在湘西州古丈、瀘溪兩縣以及吉首市的東部,他們的服飾特徵是挑花,以幾何圖案為主,無論衣服、頭帕還是圍兜上都有挑花的花紋,少銀飾;西部土語分布較廣,湘西州花垣縣、鳳凰縣、保靖縣、龍山縣、吉首市西部、懷化麻陽、新晃、貴州松桃縣、重慶東南部以及湖北宣恩縣是主要分布地區。西部土語苗族服飾顏色以深藍、黑色為主,上面有刺綉的花紋,以花鳥為主,銀飾較多,特別是鳳凰、松桃的苗族,銀飾繁盛,不輸黔東南苗族。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苗族自稱木、嘎鬧、孟等,舊時稱九股黑苗,分布於貴州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州以及廣西融水縣、湖南懷化靖州等地。黔東苗族的語言差別不大,放慢語速基本都能交流,廣西融水苗族除外。黔東苗族支系多,服飾不下兩百種,且銀飾繁多,目前各媒體、旅遊勝地中的苗族銀飾和服裝樣式大多來自黔東苗族。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數量最多,按語言可分為三個群體。第一個是川黔滇次方言群體,這是西部方言苗族的主力,自稱「蒙」,舊時所稱的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歪梳苗等都屬於這個群體,廣泛分布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雲南全境、廣西西部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地,後又因戰爭遷至美國、法國、澳洲等地,其中雲南文山的影響力最大。這個次方言群體的語言互通性其實非常高,從貴州畢節到雲南文山再到美國明州,三地的苗族只要習慣了對方的發音是可以交流的,不存在某些人說語言差異很大,寮國一代的苗族發明了拉丁字母書寫的苗文,後帶到歐美,使用的范圍很廣泛。
第二個是滇東北次方言群體,舊稱大花苗,主要分布在烏蒙山地區,貴州畢節、雲南東部昆明、昭通一帶,自稱「阿卯」,主要信仰基督教,有專門用來書寫苗語聖經的苗文,字母符號比較特別,稱為伯格里苗文。
第三個族群可以稱為「麻山苗族」群體,包含了多個次方言群體。雖然他們的苗語劃入西部方言,但實際上既像西部方言又像中部方言,正好分布在過度地帶上,比如貴州的貴陽市、黔南州、安順等地,自稱接近「蒙」。西部方言苗族的銀飾隨著分布地越往西越少。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支系:
在湖南懷化東部、邵陽和廣西龍勝一帶的苗族

❽ 湘西祖傳苗族情蠱

我要情蠱

❾ 湘西民族特色是什麼

湘西簡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門戶」,與湖北、貴州、重慶三省市接壤,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總面積15462平方公里,現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8個市縣,2005年底人口268.34萬,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00.86萬人,佔74.85%,其中:土家族110.59萬人,苗族88.61萬人。州府設在吉首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永綏、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和永順專區。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古丈、瀘溪、鳳凰、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年底,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3月,更名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轄原管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縣劃歸大庸市(地級市,即今張家界市),湘西州所轄為龍山、永順、保靖、古丈、花垣、瀘溪、鳳凰7縣和吉首市至今。因湘西州域東與張家界市毗連,南與懷化地區接壤,西與貴州省銅仁地區和重慶市黔江地區相鄰,北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鐵路貫穿州境5縣市,故州府吉首市為湘鄂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湘西物華天寶,資源十分豐富,投資開發潛力極大。

湘西民俗
苗家人服飾

漢族人的服飾與外地無異,土家、苗家人的服飾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家族男子老人,穿無領大袖滿胸衣,青年人,頭包青布帕或白布帕,呈人字路,著對胸衣,多排布扣,褲子為青、蘭布加白布褲腰,鞋子是青面白底。婦女,頭結發辮,纏以白布帕或青絲帕,不包人字路。未婚女子,有的將發辮垂於背後,而更多的是盤於頭上,婚後則將發辮改挽成髻,束於網套。衣長大無領,袖管短而袖口大,向右邊開襟胸,襟胸和袖口滾有寸寬五色花梅條或絲綉花條。褲亦喜蘭、青布,白褲腰,褲腳大而短,口沿上端貼花梅條,或絲綉花條。鞋稍尖,青面白底,鞋面綉花。勞動婦女不習慣穿襪,多用青、白布裹腳。耳上吊金銀質耳環,手腕戴銀質或玉石手圈,手指戴金銀戒指,胸前掛"牙錢",上系有銀練、銀鈴、銀牙扦、銀珠子等一大串,行走時叮當作響。苗族婦女喜在頸上戴銀項圈,上系有銀練、銀牌、銀鈴等,頭裹青花布怕子,比土家、漢人的長。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這些服飾,近年來只有在小孩和婦女盛裝或大喜大慶之時才能看到,一般已不常見。

苗家趕秋節

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

關於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鞦韆」。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英武善射,為人正直,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舉手拉弓,一箭射中。與山鷹同時墜落的,還有一隻花鞋。這只花鞋,綉工極為精巧,一看就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找到這只花鞋的主人。他設計、製造了一種同時能坐8個人的風車,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鞦韆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歡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他願望實現了。他找到了那隻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後來,他們通過對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幸福。從那以後,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

而有的地方相傳是神農派一男一女去東方,尋得種子回來,種五穀獲得豐收,於是苗族先民稱這對男女為秋公秋婆,趕秋節就是苗族先民為感恩神農及秋公秋婆而舉行的民間節日活動。趕秋節反映著苗族人民對五穀豐收、六畜興旺與幸福的追求。

哭嫁藝術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報結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門做活。先是在吊腳樓閨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親鄰兒女依次圍坐,哭起嫁歌來,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為「安席」,左女為「收席」。新娘起聲,「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晝夜。哭有規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罵媒人……哭三五天,有長達十天半月的。主要內容有回憶母女情,訴說分別苦,感謝養育思,托兄嫂照護年邁雙親,教女為人處世等。

哭嫁歌一般見娘哭娘,見嬸哭嫁。哭詞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詞,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畫」、「十綉」、「十二月」等。哭有曲調,抑揚頓挫,是一門難度很大的唱哭結合的藝術。嫁娘必在此前求師練習(當然是秘密的)。哭時以「嗡」、「蠻」、「啊呀呀」等語氣詞,一泣一訴,哀婉動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岩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長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燈過;
績麻同麻籃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爺(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吶,再幫娘啊梳把頭。
曾記鬢發野花艷,何時額頭起了苦瓜皺?
搖籃還在耳邊響,娘為女兒熬白了頭.
燕子齊毛離窩去,我的糧唉,銜泥何時得回頭?……
娘哭女:
銅鑼花轎催女走,好多話兒沒說夠;
世上三年送一閏,為何不問五更頭?
哎,兒去了哎娘難留,往後的日子你重開頭;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愛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傳久遠。清代土家詩人彭潭秋記載說:「十姊妹歌,戀親恩,傷別離,歌為曼聲,甚哀,淚隨聲下,是『竹枝'遺意也。」古竹枝詞里有首詠哭嫁詩:
桃夭時節卜佳期,無限傷心敘別離.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綿纏淚如絲.

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用歌舞來祭祀死去的親人,看似不可思議,卻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獨特的稟性及文化意識。

苗族婚俗習俗

多數苗族地區婚姻自主程度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擇偶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的自由社交活動形式。湘西叫做「趕邊邊場」或「會姑娘」,黔東南苗族則稱為「遊方」,廣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稱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稱為「跳花」、「跳場」等等。在這類社交活動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單獨地、公開地或悄悄地對歌和交談。以對歌的形式談戀愛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於民族色彩的風俗。一些苗族社區還有專供青年們談戀愛的場所,如黔東南的遊方坪、滇東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擇偶不重財產和家境,更看重個人才華和品性。

找到合適的戀人後雙方即可交換定情物。結婚,一般情況下需徵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數苗族地區,青年自主婚姻與父母包辦婚姻並存,這兩種情況不一定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只看哪種傾向更重。一般來說,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徵求意見,強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會習俗允許並維護青年人的自由選擇。因此更多的情況是自由戀愛後由父母主持婚姻。具體步驟是,青年人談好了,男方徵求父母的意見後請媒人到女方家說親。正常情況,女方父母不會反對,有時須用雞卜來決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經說媒定親,雙方即商談結婚日期和聘禮。結婚前,男方必須為女孩的舅家送一筆錢或其他財物,稱「舅爺錢」。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尋求親屬或社會力量的支持,時間長了,父母也就承認既成事實了。當然也有聽從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數因父母包辦釀成感情悲劇的。

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搶婚或類似搶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過自由戀愛,願作終身伴侶的,男方在某天夜裡,邀約幾個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帶到或「搶」到家裡來,即成婚姻。三天之後,才請個「全福」的老人帶只雞去給女方父母「報親」,請他們認可這門婚事。然後雙方商定「回門」(回娘家)辦婚禮的日期和具體事宜。

苗族青年結婚的年齡一般在16~20歲之間,也有早婚的現象,大約在十四五歲,早婚夫妻通常要到雙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選擇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優先,不同輩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間也基本上不通婚。 許多地區苗族有結婚當日夫妻不同房的習俗,新娘與送親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辦婚禮是主要在女方家。黔東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習俗,即新娘回門後即長住娘家,僅在逢年過節或農忙時經召喚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懷孕後才長住夫家。坐家時間長達一兩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後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離婚。一般地,提出離婚方須向對方賠禮賠錢。寡婦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轉房習俗,一般是同輩轉房,但不帶有強制性。 苗族均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幹家庭為苗族社會主要的家庭結構。女子與男子不管婚前婚後地位比較平等,在家庭事務中婦女有一定的發言權,但總體上還是男權社會。子女的血統從父,世系依父系計算,家庭財產按父系繼承。苗族有父子連名制,現以黔東南為典型,其他地區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現在大多已通用漢姓。

湘西的趕屍,到現在也沒人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據當地人一致的說法:趕屍的人是一個身穿道袍的法師,無論屍體數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趕。 這和香港電影演的一樣。說:「趕」屍不如說「領」,因為這個法師不在屍後,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屍體在一個以上時,即用草繩把他們聯系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趕屍這一行業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難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問題。第二、夜行人不知聞鑼趨避,反而來看熱鬧,非嚇死人不可。第三、許多鄉村,村外沒有道路,勢必經村中,大多數地方是不準屍體入村的,何況是跳跳蹦蹦的活屍呢?同時沿路的居民不懂這一情況,沒辦法要求他們合作----聽見鑼聲就把狗關起來,因為屍體是怕狗的,狗咬屍體衣服一拉一扯,屍體非倒不可,一隻狗還容易對付,來上一群,把屍體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亂七八糟。連趕屍的都給咬傷,事情就嚴重了,但在湘西沒有這些困難。

為什麼會有「趕屍」的營生呢?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方貧瘠,窮人多赴川或黔東地區,作小販、采葯或狩獵為主,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嶺,山中瘴氣很重,惡性瘧疾經常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當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漢人,沒一個是有錢人,而漢人在傳統上,運屍還鄉埋葬的觀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數百里的崎嶇山路上,即使有錢,也難以用車輛或擔架扛抬,於是有人就創行了這一奇怪的經濟辦法運屍回鄉湘西趕屍。

也許是一種神秘的巫術,也許是愚弄人的一種迷信,也許只是為了騙取錢財的把戲,也許僅僅是一種聳人聽聞的傳聞?是耶非耶,還請自辨。

湘西放蠱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邪術。湘西的蠱術和湘西的趕屍一樣,到現在也沒有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留傳,而趕屍主要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四縣。蠱在湘西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

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見過,但卻根深地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都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有蛇蠱、蛙蠱、螞蟻蠱、等類。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進攻,索取食物,讓蠱主難受,就將放蠱出去危害他人。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流傳。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性質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引發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亂。先秦人提到蠱蟲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長期的毒蠱迷信又發展出造蠱人的觀念和做法。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

苗族多處偏僻地區,舊時醫學落後,許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故每遇就診無效,動輒歸咎於蠱。 隨著苗族地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蠱術迷信現在在苗族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小。

辰州符

一個旅行者自覺已經來到辰州時,興味或不在這些平常問題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聞名的,辰州符的傳說奇跡中又以趕屍著聞。公路在沅水南岸,過北岸城裡去,自然盼望有機會弄明白一下這種老玩意兒。
可是旅行者這點好奇心會受打擊。多數當地人對於辰州符都莫名其妙,且毫無興趣,也不怎麼相信。或許無意中會碰著一個「大」人物,體魄大,聲音大,氣派也好像很大。他不是姓張,就是姓李(他應當姓李!一個典型市儈,在商會任職,以善於吹拍混入行署任名譽參議),會告你,辰州符的靈跡,就是用刀把一隻雞頸脖割斷,把它重新接上,含一口符水,向地下拋去,這只雞即刻就會跑去,撒一把米到地上,這只雞還居然趕回來吃米!你問他:「這事曾親眼見過嗎?」他一定說:「當真是眼見的事。」或許慢慢的想一想,你便也會覺得同樣是在什麼地方親眼見過這件事了。原來五十年前的什麼書上,就這么說過的。這個大人物是當地著名會說大話的。世界上事什麼都好像知道得清清楚楚,只不大知道自己說話是假的還是真的,是書上有的還是自己造作的。多數本地人對於「辰州符」是個什麼東西,照例都不大明白的。

❿ 有誰知道貴州省松桃縣或者湘西地區姓麻的苗族村寨主要聚居地

我是湘西的。。在我們這里的明樂鎮與排比鎮,還有麻立場鄉。這三個地方姓麻的人都i比較多。。。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