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攻略 » 勃固旅遊攻略

勃固旅遊攻略

發布時間: 2021-03-16 13:30:36

㈠ 緬甸的歷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530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緬甸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殖民時期(1885年-1948年) 英國和緬甸間的緊張局勢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兩次的英緬戰爭中達到高峰。英國在這兩次的戰爭中均獲得勝利,最後攻佔勃固城並將此地稱為下緬甸。在英國人進入緬甸後,上緬甸的經濟也顯著好轉。1886年,英國再度贏得第三次的英緬戰爭,此時英國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 在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緬甸的交通和教育獲得大幅改善。英國人致力開發水路,使得無數蒸氣船得以航行於依洛瓦底江。鐵路和道路也獲興建和改善以彌補水路的不足。此時,大量的印度移民湧入導致勞工廉價,造成地方經濟受到威脅。因此緬人開始產生對印度人的仇視,以致在1930年爆發反印度人的暴動。 1936年,在英國統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選舉中,巴莫博士(Dr.BaMaw)當選為英國控制下政府的首相,1937年,英國創建一套獨特的緬甸憲法,同意緬人可以控制自國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1942年5月佔領緬甸,成立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執行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對英國殖民政府、渴望獨立的昂山將軍(Gen.AungSan)組織了緬甸獨立義勇軍,1942年他率軍與日軍一起參加了對英軍的戰斗,然後在日軍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1943年,巴莫與昂山等人受邀訪問日本,他們回國重組緬甸政府,昂山成為國防部長。1944年,昂山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對抗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戰後的緬甸仍受英國控制,昂山則在1947年7月遇刺身亡。昂山的繼承人德欽努(ThakinNu)繼續領導獨立運動,在英國議會1948年1月4日正式承認緬甸獨立之後,於1948年初正式成立了緬甸聯邦。

㈡ 緬甸的首都

緬甸首都為內比都。
1、內比都(Naypyidaw),緬甸的首都,位於緬甸中部山區的彬馬那(平滿納、彬文那、賓馬拿,Pyinmana)西側,距離仰光以北400公里。2005年11月6日緬甸將首都從仰光遷都到此,2006年軍人節正式宣布新都名為Nay Pyi Daw(皇家首都之意)。
2、內比都原名彬馬那,為緬甸第三大城市,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坐落在勃固山脈與本弄山脈之間錫塘河谷的狹長地帶,戰略地位重要。亦是前首都仰光與北方大城市曼德勒之間的一個山區貿易城鎮。內比都城市規劃分成賓館區、住宅區和政務區等不同區域。面積約有6450平方公里,比仰光市大9倍多,目前比較空曠但比較適合旅遊觀光,很多市政設施和建築物正在建設。
3、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為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㈢ 緬甸的主要名勝古跡是什麼

緬甸的自然文化景觀令人流連忘返。緬甸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這樣的在東南亞內僅次於湄公容河的大江大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三峽類似中國的長江三峽。它過八莫後流經曼德勒、蒲甘、卑謬等古都,在仰光出海,沿途真可謂風光無限。緬甸的西北部高原被稱為「中南半島屋脊」,其北端的開卡博峰高達5881米,為東南亞最高的終年積雪的山峰。著名的撣邦高原上,有以在大大小小的「浮島」上種植莊稼和用腳劃船的茵達族而著稱的因萊湖(緬語意為「小湖」)等極具特色的高原湖泊。漫長的海岸線上,有若開海岸那帕裏海灘那樣的舉世聞名的碧海銀灘。它的首都仰光,古都曼德勒、蒲甘、勃固、卑謬等,都堪稱緬甸乃至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名城。如果說蒲甘是「萬塔之城」,那麼曼德勒可以說是「古都之都」。曼德勒及其附近數十公里范圍內的實皆、茵瓦、阿馬拉布拉等古城在緬甸古代都曾作為國都,保存著大量緬甸風格的佛塔等古建築,形成一個文物古跡薈萃的大古都。在蒲甘、在曼德勒山,常可聽到西方遊客情不自禁地發出「wonderful!」的贊嘆。這些古跡遺址,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文化遺產。

㈣ 緬甸旅遊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旅行季節

緬甸全年平均溫度大約為26-36℃。全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旱季為10月至來年4月。旱季是緬甸黃金旅遊季節,天氣晴朗,遊客需自備防曬霜、墨鏡、遮陽帽等物品,但是旱季末天氣非常炎熱,只有茵萊湖所在的高原比較涼爽;雨季為5月至9月初,仰光等緬甸南部地區雨水較多,建議遊客攜帶雨具。

二、手機與電話卡

在緬甸可購買到短期使用的手機SIM卡,約20-25美元。中國移動的電話卡開通國際漫遊後可以在緬甸接聽和撥打電話,但是不能發送和接收簡訊;而中國聯通電話卡只有3G號碼開通國際漫遊後才能使用,但兩者的費用較高且網路較差。你可以在咖啡館、餐館和酒店用Wi-Fi再下一個網路通話工具(比如微信或QQ)替代電話,不過網速很慢,也可以在網吧撥打國際長途(1000K-2000K/分鍾)。

三、住宿

到緬甸旅遊,主要的目的地是仰光和曼德勒,所以住宿也是在這兩個城市,自從緬甸的旅館業民營化後,仰光的飯店和旅社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出現,價格競爭的非常激烈。市區內有很多價格合理的飯店和旅館,飲食和交通都十分便利。

去緬甸之前,請在網上預訂好酒店,可以通過好巧網提前預定,強烈推薦,價格實惠,用起來也很簡單,完爆booking和agoda。我是在網路上查找拜縣旅遊住哪兒方便的時候偶然發現的。之前在BOOKING上預訂時它的網速很慢,看各家旅館的方位好累,搞不清楚,搞得頭昏腦漲。後來在網路上發現了好巧網,一看他們把旅館的方位分類得很清楚,太方便了,這對我從沒去過那裡的人真得很有用。

四、網路

現在的緬甸並不像幾年前攻略寫的那樣難上網,很多餐廳都有免費WIFI提供,點上一杯美味的飲料(1000kyat左右)就可暢享WIFI了,很多旅館也提供免費WIFI。網吧則遍地都是,上網約500k/小時。

五、貨幣兌換

緬幣單位是KYAT,縮寫為「K」,讀作(jia)。當地主要是使用緬幣,也可以用美元,中緬邊境可以用人民幣。緬幣的匯率上下浮動很頻繁,每天的匯率都有所不同。去緬甸需要攜帶美金,機場大廳里的銀行可換當地的緬幣。緬甸銀行業欠發達,民眾通常購買黃金保值而避免將錢存入銀行。因長期受西方金融制裁,緬國內金融服務滯後,大多數商業貿易及個人采購實行現金交易。最常用的外幣為美元、歐元。美金要新的、沒有折疊過的、上面沒寫字的,在國內銀行換時可提出這些要求。人民幣在當地基本沒用處,當地住宿、門票、機票要付美金,大巴和其餘零散花費使用緬甸的貨幣,打車則都可以使用。歐元也可以在緬甸兌換。

在機場大廳和銀行都可以把美元兌換為緬幣,酒店也可以兌換,但是匯率要低一些。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去昂山市場的黒市換錢,銀行和機場匯率已經很好了。緬甸的硬幣面值太小,基本不用,而10、20和10000kyat的紙幣也很少見到。通常50、100、200、1000、5000較為常見。換一次錢就拿著一捆一捆的錢真心傷不起。緬甸人對美元高標准嚴要求,需要2006年以後版本、不能有摺痕、不能有印記、不能有色差等等。工作人員會像檢查工藝品一樣細查每一張鈔票,幾乎每個人遞過去的新嶄嶄的美元都有被退回的,包括國內銀行小妹說很多都會有的小小的銀行標志戳。

兌換注意事項:

緬甸的銀行在周末不能兌換外幣。緬甸境內基本都是採取現金支付的方式,酒店和景點門票要付美元,但是租車、購物和在小餐館吃飯要用緬幣,請注意帶夠現金。使用的美元要06年以後的版本,不能有摺痕、塗畫、色差(也就是最好是嶄新的,所以在國內換錢的時候要注意)。出境前要把大額的緬幣換回美元,不能帶走。緬甸周六日銀行關門不能換匯,而旁邊租車、訂酒店的地方的匯率稍差。緬甸曾經發行「外匯券(FEC)」替代美元現鈔,理論上不允許本國公民使用美元現鈔,但是現在已經很少見到FEC了。緬幣不可帶出緬甸境外。

六、銀聯

銀聯卡在CB Bank的取款機是可以取錢的,在緬甸和曼德勒都可以找到幾台,但緬甸單方面要收取5000K的手續費,算一下匯率,沒有直接拿美金兌換劃算。

七、信用卡

緬甸還沒有普及銀行卡的使用,極少數的大酒店可以刷卡,有一些ATM機可以用VISA卡提現,其他消費基本上都需要直接付現金,因此要注意要帶夠現金。

八、小費

在緬甸沒有收小費的習慣,所以不用考慮這一點,但餐館要收10%的政府稅。

九、簽證與出入境

緬甸已恢復空港落地簽政策,中國公民從空港口岸搭乘國際航班赴緬可在緬入境口岸辦理落地簽證國內出境,無需邀請函等文件。如果是陸路或水路進入緬甸,旅遊簽證還是需要在國內提前辦好。而且緬甸的旅遊簽證有效期只有一個月,可在北京緬甸大使館、南寧總領館、昆明總領館辦理。

十、重要忠告

出發去游覽景點之前,最好讓賓館服務員用緬文寫好酒店地址以及要去的景點名稱,以方便與當地人交流。

購物時可用計算器講價,但講好價格後不要不買。

緬甸沒有完善的自來水過濾處理系統,飲用水最好購買瓶裝或桶裝水。

不要亂扔垃圾(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很多人卻難以堅持)。

盡量自帶洗漱用品,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具。

拍攝當地人時,請先徵得對方的同意。

在緬甸以右為貴,遞送物品最好用右手,避免用左手。

緬甸人認為頭部是身體最神聖的部位,所以不要隨意觸碰成人或小孩的頭部,不要用手指指人。

進寺廟不能穿短裙、短褲和無袖衫,要脫掉鞋和襪子。

女士紗籠不要晾掛在高過人頭處,內衣褲不要晾在陽台、院場等顯眼的位置。

㈤ 緬甸的首都在哪裡

緬甸的首都是內比都()。

2005年11月,緬甸將首都仰光遷至內比都。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距離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緬甸的首都,屬緬甸中部地區。從「內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緬著名古都曼德勒。「內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脈與本弄山脈之間錫塘河谷的狹長地帶,北依山勢,南望平川,戰略地位重要。內比都包括下轄彬馬那縣、達貢鎮和雷威鎮,人口924608人。



網路—內比都

㈥ 去緬甸邦康旅遊離維加斯有多遠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㈦ 請介紹一下「緬甸」這個國家——

一、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西部與印度、孟加拉國接壤;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2655公里。

二、氣候特徵

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群山和高原宛如一道道屏障,阻擋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的南下,而南部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暢通無阻。緬甸生態環境良好,自然災害較少。

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各地氣溫年較差也不大。

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7、8三個月,其次為5月、9、10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000毫米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000mm,是緬甸的乾燥地帶。5-10月各地的降雨量佔全年降雨量的90%-95%左右。由於受季風的影響,緬甸全年可分為熱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

三、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緬甸礦藏資源豐富,有石油、天然氣、鎢、錫、鉛、銀、鎳、銻、金、鐵、鉻、玉石等。

石油是緬甸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主要分布於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蘭約、敏布、帕蘭永、約達亞、丹岱、畢道彬、仁安馬、英道、延別鳥(蘭里島)以及實兌南部諸島。據亞洲開發銀行能源評估報告,緬甸共有104個油氣開采區塊,其中內陸開采區塊53個,近海開采區塊51個。根據測量結果,約有1.6億桶石油和20.11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

2、森林資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郁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442萬hm2,約占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

緬甸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發現有1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2010年森林覆蓋率為41%,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中部勃固山脈是柚木的主要產區。緬甸林業種類有2300種,其中喬木1200餘種,世界60%的柚木儲量和國際市場上75%的柚木均產自緬甸。盛產檀木、灌木、雞翅、鐵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硬木和名貴硬木,硬木潛在年產量約130萬噸。此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竹類品種97種,竹林面積9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若開、緬中地區。藤木32種,年產量約7600萬根,主要分布在克欽、撣邦,有水藤、紅藤,只有小部分出口。

3、水力資源

緬甸國內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欽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全國。其中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和湄公河均發源於中國。伊洛瓦底江為緬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積43萬平方公里,水量充沛,水流平緩,從北向南依次流經克欽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個省份,最後從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長2,200公里,總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為13,600立方米/秒。薩爾溫江為緬甸第二大河,由雲南潞西出境進入緬甸,在緬境內1,660公里,流域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經過撣邦、克耶邦、克倫邦和孟邦,最後由莫塔馬灣歸入印度洋。湄公河由西雙版納進入緬甸,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寮國、泰國的邊境線。

四、文化

1、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

2、語言

緬甸語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3、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4、習俗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五、著名旅遊景點

1、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2、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3、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㈧ 現在去哪旅遊最好 中國各地最佳旅遊時間一覽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在中緬綿長的國境線上,分布著中國的瑞麗、畹町和緬甸的木姐、南坎、九穀五座城市,其中「一院兩國」、「一井兩國」、「一街兩國」、「一橋兩國」、「一寨兩國」的奇特邊境景觀為世界罕見。
在雲南瑞麗中緬邊境線上的銀井寨就出現了「一寨兩國」的地理奇觀,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村莊分屬兩個國家管轄。寨子被邊境線一分為二,中方一側叫銀井,緬方一側叫芒秀。
國境線橫跨寨子中部,但是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士兵站崗,鐵絲網,雙方以界碑、竹棚、村道、水溝、土埂等為界。這里被稱為最為「和平」的邊境線了,除了一個界樁什麼都沒有。
走進銀井寨寨子就能看見一塊普通的石碑,上面刻著「中國一九六零」,側面標號「七十一」,這就是中緬邊境南段的七十一號界樁。
悉,此次為了慶祝克倫新年,主辦方製作的是一個克倫傳統風格老爺爺,身穿傳統服飾,嘬著大煙斗,背著籮筐帶著刀。這個大型人偶,採用傳統工藝製作,材料主要是稻草和漿糊,歷時20天完成。
一位藝術家稱,這個人偶描述地是一位克倫老爺爺在山裡勞作之後,背滿了蔬菜水果返家的形象。為了贊美克倫民族勤勞的優良傳統,特意在新年來臨之際,製作這樣的傳統人物。

為了在節日期間讓更多的人能看到這個作品,主辦方特意製作的很大,等節日結束之後,還將會在原址保存下去。除此之外,在節慶期間,還會舉行傳統民族舞蹈表演、民族展覽、趕擺等活動。

中緬邊境這一地區:美女如雲,嚮往中國,全境通用漢語
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
邦康曾是緬甸GCD總部所在地,上世紀60年代,有許多中國知識青年加入緬甸GCD,成為緬共的中堅力量。1989年4月,鮑有祥率領的一支游擊隊宣布脫離緬共,部隊更名為佤邦聯合軍。同年5月,佤邦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停戰協議。
佤邦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比利時大小,人口約60萬,主體民族是佤族,在中國雲南省西部也分布著大約42萬佤族人。佤族人熱情豪爽,最令外界印象深刻的是「甩發舞」,一頭烏黑秀發隨著音樂節拍甩動,因此也被譽為會用頭發「跳舞」的民族。
佤邦實力雄厚,加上與緬甸政府關系良好,因此享有高度自治權。由於歷史和地緣關系,佤邦境內通行漢語,流通貨幣為人民幣,學校使用中文授課,甚至手機也是中國網路。佤邦南鄧中小學校,校名分別用緬文、佤文和中文書寫。
女老師在課堂上教授漢語。佤邦地區1990年以前大部分人為文盲,從和平建設開始後,當局便依各大小城鎮需求廣設學校,文盲問題已經有所改善,學校教學主要以中文、佤文雙語教學,英文、緬文為輔,師資主要聘請自中國。學校的中文教材都來自中國。佤邦與雲南省邊界線犬牙交錯,當地人可隨意往返中國與緬甸境內,兩國老百姓間互相通婚十分常見,因中國富庶繁華,佤邦的女孩們都以嫁到中國為榮。
http://tieba..com/p/4973153424

㈨ 我要去緬甸瓦城旅遊,請問去過的人,那邊消費怎麼樣帶多少錢才能去!

仰光瑞光大金塔 (Shwedagon Pagoda)
位於仰光市中心茵雅湖畔的聖丁固山上,是一座國家級的聖塔,也是東南亞著名三大古跡之一。即使不打算在仰光停留的遊客也一定會抽時間去這里參觀。其引人駐足的除了歷史與宗教性地位外,大金塔也是仰光的地標性建築,隨著太陽的余暉漸隱,大金塔也亮起了燈光,用金箔與各色寶石包裹的外觀更是璀璨生輝。高聳的主塔四周散落著幾十座形態及材質各異的小塔。漫步其中,您能看到的除了各地前往參拜的信徒,還有打著蓮花座的紅杉僧侶。而每日黃昏來臨的時候,總有眾多女信徒們或是自發,或是因默認的習俗來為塔內打掃衛生。

乘一次熱氣球,俯瞰蒲甘平原 (Bagan)
倘若能在空中俯瞰一次成千佛塔遍布的蒲甘平原,更是種值得炫耀的無與倫比的體驗。躲過燥熱的夏季與瓢潑的雨季,揀一晴日,乘一隻熱氣球去看日出,免去了與眾多遊人一起等候的擁擠與嘈雜,在冉冉升起的薄霧中,看橙黃色的太陽掙扎出地平線的瞬間,相信連心都會跟著一起融化吧。想像跟心愛的人牽手經歷此刻,在將來的日夜裡,總是種溫暖的回憶,像那和煦的日光般照亮了彼此。

走過烏本橋,走過一片寧靜 (UBein Bridge)
世上最長的柚木橋,長為1.6公里,全橋沒有一顆鐵釘用來加固橋身。除了這些技術上的資料,烏本橋上的六座亭子還代表了佛教中的「六和精神」,並且親切地被當地人稱為「情人橋」。不似國內的景點總掛滿了情人鎖,整座烏本橋剎看去不過是座簡陋的木橋嘛,然而歷經了150多年的風雨,歲月沉澱在木頭上留下的除了滄桑還有一股子厚重的味道。沿著橋踏過一片澤國,連接處是湖心一座綠意盎然的小島,藏在那林間的,是所躲於幽靜處的佛學院。天氣晴朗時也能欣賞孩子們以各種身姿跳水的有趣場景,或是租一艘小船,與情人一起泛舟耳語。

佛法普度,不度無緣之人
盡管對許多國人而言,寺廟參拜盡是求得一絲安慰或是迷信之所在,在西方國家卻漸漸流行起去遙遠東方的寺廟靜修了。緬甸佛教為上座部佛教,由於僧侶眾多,許多外籍佛學者也會申請到冥想類型的簽證(meditation visa),這種簽證往往需要寺廟出具一份邀請信,而此簽證也是可以在緬甸逗留長達半年之久。若是不想去寺廟學習冥想,也可到國際佛學院詢問,不過相信只適合已經去過一次緬甸並且願意在物質世界尋求精神層面滿足的人。

當一回皇帝,享滿桌佳宴
在緬甸,不可不嘗的即傳統緬餐。其實主菜的品種並不多,通常為牛羊肉、大蝦任意選一,由特殊醬料烹飪而成,裝在小碗里乘上,分量並不多,不容錯過的是大量配菜,幾乎都是素菜,有秋葵,腌筍,豆角,茄子,綠葉菜,加上些叫不上名字的醬菜還有新鮮沙拉與配湯。滿滿一大桌,旁邊是隨時等待差遣的服務員,頓時有種招待貴客要人的錯覺。而一些小店的服務非常好,小菜還能再加。這時候點上一杯鮮榨果汁現做的奶昔(milk shake),真是快活似神仙啊!
不可錯過的城市
仰光
仰光是緬甸聯邦的原首都(2005年11月6日遷都內比都)和最大城市,仰光素有「和平城」的美稱。地處緬甸最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曼德勒
曼德勒又名「瓦城」。緬甸故都,曼德勒省省會,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蒲甘
蒲甘是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蒲甘位於國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

內比都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距離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緬甸的首都,屬緬甸中部地區。從「內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緬著名古都曼德勒。「內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脈與本弄山脈之間錫塘河谷的狹長地帶。

眉苗
眉苗又稱「彬塢倫」,意為「第一個平原城市」。現為曼德勒省眉苗鎮區政府所在地,是緬甸內陸最著名的避暑勝地。位於曼德勒至臘戍的公路之間,座落在一塊既是山頂、卻又被遠山環抱著的平地上,距曼德勒68公里。

萊茵湖
茵萊湖Inle Lake位於緬甸撣邦首府—東枝的南面,為緬甸第一大湖,是緬甸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該湖海拔大約1300米左右,湖面東西寬約十公里,南北長二十二公里,面積一百四十五萬平方公里,三面環山。

不可錯過的城市

仰光
仰光是緬甸聯邦的原首都(2005年11月6日遷都內比都)和最大城市,仰光素有「和平城」的美稱。地處緬甸最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曼德勒
曼德勒又名「瓦城」。緬甸故都,曼德勒省省會,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蒲甘
蒲甘是緬甸歷史古城、佛教文化遺址、著名旅遊勝地。蒲甘位於國境中部,座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市區保留著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城市佛塔。

內比都
內比都位於緬甸中部的山區,距離仰光以北400公里,是緬甸的首都,屬緬甸中部地區。從「內比都」再往北320公里是緬著名古都曼德勒。「內比都」坐落在勃固山脈與本弄山脈之間錫塘河谷的狹長地帶。

眉苗
眉苗又稱「彬塢倫」,意為「第一個平原城市」。現為曼德勒省眉苗鎮區政府所在地,是緬甸內陸最著名的避暑勝地。位於曼德勒至臘戍的公路之間,座落在一塊既是山頂、卻又被遠山環抱著的平地上,距曼德勒68公里。

萊茵湖
茵萊湖Inle Lake位於緬甸撣邦首府—東枝的南面,為緬甸第一大湖,是緬甸著名的游覽避暑勝地。該湖海拔大約1300米左右,湖面東西寬約十公里,南北長二十二公里,面積一百四十五萬平方公里,三面環山。

貼士

取名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

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婚姻禁忌
緬暦4月15日至7月15日三個月為佛教僧侶安居期間,緬甸人不許舉行婚禮。此外,緬甸人也忌諱在緬暦9月、10 月、12月內結婚。

數字禁忌
緬甸人忌諱9、13和尾數是零的「補」數(10、20、30、40、50、60、70、80、90)等數字,也忌諱「9」人共同遠行,認為「9」人同行必有災禍,若是9人同行則需帶一塊石頭,以破9的數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緬甸人認為「13」這一數字不吉利,因此機會買有編號13的房子和車子。緬甸商人忌諱補數,因為補數帶有零的數字,零即為輸,故視補數不吉利。在緬甸,若汽車牌照的總計為補數,如10、20、30……等就很難賣出去。

生活禁忌

緬甸人有「右為貴,左為賤」,「右為大,左為小」的觀念。因此,緬甸人有「男右女左」的習俗。與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給長者遞接物品時,不能用左手,左手被視作是不潔凈的。

緬甸人視頭頂為高貴之處,所以不能用手觸摸他人頭部,即使是十分可愛的孩童也不能撫摸其頭。

緬甸人視太陽升起的東方為吉祥的方向,認為東方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緬甸人家裡的佛龕都供在室內東牆上。因此睡覺時,頭必須朝東忌諱朝西,否則是對佛的玷辱,會招致不幸。緬甸人還認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緬甸國王斬殺犯人時,都是出宮殿西門,所以睡覺絕對不能頭朝西睡。緬甸人把東面和南面稱為頭頂部,把西面和北面稱為腳尾部。家中長者的座位在頭頂部,晚輩的座位在腳尾部。

在緬甸,女子穿的筒裙(緬語稱「特敏」(TaMane))被視為不吉祥之物,不充許晾曬在超過人頭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諱在晾著衣服的繩索或桿子下穿行。如男子穿行,則男子身上的「神力」會丟失,並會倒霉一輩子。故此,到佛塔寺廟朝拜的信
電壓
220V